动物分类学理论基础

谁有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或是动物分类学理论基础的任何文件格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此谢谢了

动物分类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种类的鉴别和编目 要识别成千上万种动物,给予其适当的名称,并在动物王国的“家谱”中按适当的顺序排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家所做的种类鉴别和编目。目前,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化、生态和地球分布)进行分类,即自然分类法,将动物依次分为各种等级。即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七个主要等级。其中种是分类所用的基本单位。每一种动物,都可以给它们在这个等级序列中冠以适当的名称和位置。如棉蚜、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蚜科、蚜属、它的学名为Aphis gossypii Glover;大熊猫,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它的学名为Ailuropodamelanoleuca。 在上述分类等级中,科学工作者使用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分类地位,还将原有的阶元进一步细分,在上述的分类阶元之间加入另外一些阶元,以满足科学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类附元如下: 界Kingdom 门Phylum 亚门Subphylum 总纲Superclass 纲Class 亚纲Subclass 总目Superoder 目Order 亚目Suborder 总科Superfamily 科Family 亚科Subfamily 属Genus 亚属Subgenus 种Species 亚种Subspecies 在动物界之下,共41个门如下: 1 原生动物门 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 2 菱形虫门 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 3 直泳虫门 与菱形虫类似的动物 4 多孔动物门 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5 扁盘动物门 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厉害,不得不服~~ 6 古杯动物门 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 7 腔肠动物门 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 8 栉水母动物门 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 9 扁形动物门 有涡虫、吸虫、绦虫,后两者是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 10 螠虫动物门 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 11 舌形动物门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 12 微颚动物门 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 13 纽形动物门 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 14 颚胃动物门 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 15 线虫动物门 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 16 腹毛动物门 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 17 轮虫动物门 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 18 线形动物门 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 19 鳃曳动物门 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 20 动吻动物门 和鳃曳动物类似 21 棘头虫动物门 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 22 铠甲动物门 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 23 内肛动物门 苔藓状的小动物 24 环节动物门 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 25 环口动物门 最近新发现的一类动物 26 星虫动物门 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 27 软体动物门 包含有大量常见动物,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 28 软舌螺动物门 已灭绝 29 叶足动物门 寒武纪的奇虾等 30 缓步动物门 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 31 有爪动物门 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 32 节肢动物门 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 33 腕足动物门 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 34 外肛动物门 曾经与内肛动物为同一门合称苔藓动物,现已分开 35 帚虫动物门 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 36 古虫动物门 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 37 棘皮动物门 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 38 须腕动物门 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动物,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 39 异涡动物门 仅2种,在波罗的海附近分布 曾先后被认为扁形动物和软体动物 40 毛颚动物门 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 41 半索动物门 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 42 脊索动物门 所有的脊椎动物 在上述所有的分类阶元中,只有种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仅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而且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明确界限,可以与别的物种相区别,它是一个繁殖的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比如,生活在我国长白山、小兴安岭的东北虎与生活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华南虎,生活的空间是有明确界限的;它们还可与别的物种如:大象、大猩猩、蛇等相区别。在自然状态下,它们之间由于生活区域的不同而不可能互相生育后代,这就是所谓的生殖隔离。 在种类的鉴定工作中,给一个物种定以合法名称是极为重要的。在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双名法”,是由瑞典生物学家林奈(Linnaeus)首次创立的,它规定每一个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而这个学名由该动物所在属名的和该动物的种本名组成。如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us Melopsittacus(鹦鹉)属名,后一个字undulatus(虎皮的)为种本名,两者共同构成这种动物的合法名称。“双名法”的使用使整个生物界的命名从此走上循序的轨道。 在一般情况下,研究、区分和确定动物界中的各个物种、予以命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确认识和辨别物种的知识,往往与根据物种之间的异同,确定所属的分类阶元层次,制定各个物类的分类系统是同步进行的。只有给每种动物以合法的名称,并排以适当的位置,整个动物世界才会井然有序。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起源,以及彼此的亲缘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其他一切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石。 2、探索渊源、建立“家谱” 动物分类不仅从动物种类彼此间内、外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进行鉴定、命名,而且重要的是从它们彼此在内、外部形态特征上的相同和相异的程度,来研究动物种与种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反映它们系统发展、亲疏远近的“家谱”——亲缘关系,并能反映它们进化的过程和趋向。 要说清楚这一问题,就得从物种起源和进化谈起。大家可知道,物种是如何起源,如何进化的呢?是科学家通过动物化石存留的年代推出的。它们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出生的总趋势,不断进化发展而来的。生命始于海洋,从三十亿年前的化石可见,最早“活”的东西,是一些我们肉眼根本看不见的小细胞。一类是藻类,它是最早的植物,另一类是细菌,它可算是最早出现的动物。在以后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单细胞逐渐演化成大得多的多细胞生物,例如水母。再后来,又产生了带硬壳的动物,如贝类、虾、蟹等。以后逐渐形成具有骨骼的动物(脊椎动物),最早的是海洋中的鱼类,而所有其他具有骨骼的动物,包括恐龙以及人类,都是从鱼类进化而来的。动物第一次从海洋登上陆地是3.8亿年前。当时,有些鱼类身上的鳍慢慢进化成带脚趾的四肢,当这些长脚的“鱼”踏上陆地时,一类新的动物——两柄动物就诞生了。那时候,陆地上已经出现了蜘蛛和小昆虫。在两栖动物之后,出现了爬行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爬行动物中的一部分开始向空中发展形成会“飞的爬行动物,如翼龙。1860年,德国的一个采石场发现了有羽毛痕迹的石块,一年后,整个鸟的骨架被找到了。岩石上的印迹表明,这是一只生活在1.5亿年前的鸟所留下的遗迹。这种与恐龙同时代的古鸟,就被称为始祖鸟。当时最早的哺乳类亦出现了。但在6500万年前,恐龙连同那些巨型的海洋爬行动物突然神秘地灭绝了。至今,这种灭绝原因仍是个谜。不过仍有许多别的动物,历经漫长的历史年代,不断变化发展而存活至今,如我们周围所见到的昆虫、鱼儿、青蛙、飞鸟、海龟、鳄鱼和蛇类。继恐龙之后,哺乳动物取代了其“霸主”地位,成了当时统治地球的动物,经过逐渐地进化而演变至今天高级的人类。因此,动物学家依据动物进货过程中外观特征的变化及内部解剖,生理特征的变化制定了检索表,它可以反映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30
动物的分类学去任何学府书店都可以买到。分类原理就是主要根据骨骼,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生活习性,分布等一些大的分区。
第2个回答  2010-08-2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