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的发展方向

如题所述

智能物流产业链全景梳理

智能物流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为单机设备和零部件提供商;中游是解决方案提供商,自身拥有核心设备或软件产品,并根据行业的应用特点使用多种设备和软件,设计建造物流自动化系统;下游是应用物流自动化系统的各个行业,主要分为工业生产和商业配送。

产业链中游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地位,为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持续加强自身核心装备及软件的研发创新,拓展核心产品种类。同时,部分设备提供商和拥有核心软件产品的系统集成商也在向解决方案提供商演变,目前比较知名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大都是由设备提供商或软件开发商演变而来,一部分是由物流设备的生产厂家发展而来,这类企业的硬件技术较强,另一部分是由物流软件开发商发展而来,这类企业在软件技术开发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比如今天国际、东杰智能等。

智能物流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广东分布最集中

从我国智能物流产业链企业区域分布来看,智能物流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地区,其次是在山东、江苏等地区。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代表性企业较多,上海市是中国科创活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智能物流企业分布密集,主要有科大智能、华贸物流、上海雅仕等企业。

智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智慧物流业务业绩对比

由于所处产业链位置不同、涉及业务深度不同,业内企业智能物流相关业务业绩悬殊,怡亚通2022年智能物流业务业绩高达824.60亿元。

智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智能物流业务规划对比

2022年,智能物流产业代表性企业的业务规划主要聚焦在拓展业务范围和数字化转型方面。智能物流产业代表性企业最新业务规划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7

当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推动着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可以说,智慧物流将是信息化物流的下一站。董宝青表示,“我们要把数字物流、智慧物流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标志语。”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技术协会董事长戴定一表示,智能物流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一个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这个方向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水平仍然较低,自主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物流信息化的标准问题一直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要加快研究和制定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编码、安全和管理标准,促进数据层、应用层和交换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衔接,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系统内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难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这最终将导致无效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成本和事故上升。
《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时期末,要致力于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形成,关键的基础性标准、重点行业应用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制定和宣贯成效显著。
在具体措施上,要急用先行,推进关键的基础性标准和重点专业、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宣贯。根据《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推进汽车及零部件、食品、药品、纺织品、农资和农产品等重点行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数据层、应用层和交换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衔接。  《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因此提出,要支持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提高物流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水平。在装备制造、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烟草等具有高附加值或需重点监管的行业,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