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的不同原因

如题所述

兴办新式学堂。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共分三类:外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鸦片战争使中外交流日益广泛,然由于语言文字转换受阻,翻译人才缺乏,清政府在外事活动中屡受损失。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急需开办外语学堂来培养翻译人员和办理外交事务的人员。1862年,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校(最早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成立。除京师同文馆外,上海、广州、新疆、珲春、湖北等地也设同文馆专门学习外国语言文字。 洋务派在近代军事工业发展过程中意识到创办近代军事学堂势在必行。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同时筹办福州船政学堂,以培养船政专门人才。1874年,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立操炮学堂。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北洋水师学堂。后又有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师学堂、南京水师学堂、南京陆军学堂、广东黄埔鱼雷学堂、奉天旅顺口鱼雷学堂、江南陆师学堂等一大批军事学堂设立。技术学堂是专门培养各种技术人才的学校。随着开办厂矿的需要,洋务派逐渐意识到技术人才的缺乏,因此创办新式的技术学校成了当务之急。当时兴办的学校主要有: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器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电报学堂、湖北矿务局附设矿业学堂、天津医学堂、山海关铁路学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