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章诗句中的龙城指的是现今的太原吗?

如题所述

太原市有“龙城”的别称。这主要是源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李世民父子自太原起兵,推翻隋朝,太原成为“龙兴之地”的缘故。加上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都以太原为国都(陪都),因此,太原"龙城"之名更响。

但出现在古代文章诗句,尤其是边塞诗中的龙城,多泛指边关和其他特定含义,与太原别称“龙城”中的龙城关系不大。

如王昌龄《出塞》诗中的一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里面的龙城,存在两种解释,但均与太原无关。第一种解释为龙城指飞将军李广的籍贯甘肃陇西成纪,也就是天水。天水和太原一样,也有“龙城”的别名。龙城飞将,就是指飞将军李广。另一种解释说龙城指匈奴都城(牙帐)龙城,龙城在此处用来借代曾奇袭匈奴都城龙城的名将卫青,飞将指飞将军李广,并以卫青、李广指代众多汉朝抗击匈奴的边塞名将。

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也属正常。据说现在第二种解释代替了第一种解释出现在中学课本中,我个人则倾向于第一种解释。

上面这首《出塞》,是龙城作为特定地名出现在边塞诗中的现象。在更多的边塞诗中,龙城则多为泛指,指边塞、边关。我们摘录其中几首:

王绩《在边三首》中的“雁门霜雪苦,龙城冠盖稀。”龙城和雁门对应,都是指边塞。

徐陵《长相思二首》中的“龙城远,雁门寒。”龙城,雁门,以及前一句的皋兰都是边关之意。

边塞诗人王昌龄其他的边塞诗,如《从军行》中“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的龙城,则和《出塞》诗中的龙城不同,泛指边关——此次出行为了龙城而战,而龙城正在被胡兵袭击。如果是指匈奴的都城,则自相矛盾了。

由此可见,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龙城,除了特指太原之外,其中大部分是一种泛指,指代边关、边塞。边塞诗是唐诗重要组成部分,表达的是爱国主义情操和广大人民渴望抵御外侵的强烈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3
不是,伏羲、女娲是人首蛇身,远古时期龙蛇同理,因此伏羲、女娲为天龙,伏羲、女娲生于天水,天水谓之龙的故乡——龙城。西汉李广与匈奴征战于北方及西北草原,李广为西汉天水人氏,至今天水市内有飞将巷和李广墓,古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指的西汉时的飞将军李广的故乡——天水。
第2个回答  2021-06-13
古代文章诗句中的龙城指的是现在的太原,而且现在的太原和诗句中的古城也没有太大变化 ,很多人都喜欢去那里旅游
第3个回答  2021-06-13
龙城不是今日的太原,而是今天的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 也就是汉朝时是匈奴的要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