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题所述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教师备课时要在深刻领会大纲精神和深入理解新课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的预习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预习。在预习时,应注意两点:①快速掌握生词,通读全文。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课文中的关键句,切忌因纠缠个别细节而影响对全文的理解。②先高声朗读,再进行精读,
深入理解课文。结合预习提纲,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有关新知识的难点标出来。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在预习时应通过已知知识或借助词典、课外辅导书籍及其它工具书来解决。然后应试做课文后面的练习,逐渐培养能力。最后,
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上课记笔记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要做的事情。但是, 要正确理解记笔记的本质!
课堂上记笔记决不是机械的动作,而是在领会老师所讲的内容的同时,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将重点部分或自己认为值得注意的部分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以备课后复习时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笔记方法,培养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对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加深对所学知识系统理解和巩固的过程,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当用不停地深思,不断地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是等到遗忘之后再重新记忆。应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好的复习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遗忘规律,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复习,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事半功倍。
四、建立“错题集”的习惯
建立“错题集”是高效学习的一个“捷径”,高中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和培养自建“错题集”的习惯。建立“错题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得失,
查补缺漏,节约复习时间,避免做题一错再错。每次考试或测验之后,教师在讲评时,学生就应当留心,将做错的题作一个记号,课余时间再把这些带记号的题目记录在事先准备的本子上。同时写出错的原因。这样“错题集”就建好了。每隔一段时间如每个星期、每两个星期、每一个月或者学完一个单元,就把“错题集”翻出来看看。重新“做”一遍这段时间做错的题。分析错误,找出原因,并且进行“筛选”,再作记号,以后可以进行二轮、三轮甚至更多的“筛选”,直到这些题目完全掌握。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能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17
第一:英语的基础是单词,要多记多背,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在阅读中记忆单词,这样既不乏味也记得牢。像语法、翻译、答题技巧等主要就是通过课上习得的,所以一定要专心,课后要学会总结、归纳、理解记忆、做题实战运用。如果语法太差,可以买一本语法书攻克一下。

第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英语阅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英语阅读理解最好能做到每天至少练习一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快速的阅读文章、材料,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题效率。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其原理在于激活“眼、脑”的潜能,培养和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感知、归纳理解、注意力集中等方面的能力,对应于阅读理解方面的帮助很大。快速阅读的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掌握快速阅读后,可以快速的对文章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可节约大量的时间,做到游刃有余。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要注意: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也不要一句话反复阅读,即阅读时碰到一时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阅读那个句子当中,反复琢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要选对答案并不意味着对原文的每个句子都要读懂,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就够了,正确的做法是,以理解整个段落和整篇文章为主,在涵盖出题点的句子上用心捉摸。

第三:英语写作,写作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单词、语法、阅读都是基础,有了前面的积淀,平时再多加练习,写作就不是问题了。时间允许的话可以一天写一篇,最糟糕也要一周练习一篇。

第四:听力。要想练好听力,首先,要选择适当的语音材料:①所选语音材料必须地道、原汁原味;②所选语音材料应尽可能包罗万象,涵盖不同领域、不同话题,既要有正式用语,又要有日常会话;③材料应从简单的入手,逐渐增加难度。其次,听得方法:①利用零碎时间,这种听法要求你连贯地、不重复地听取大量语音材料,不需要听懂每一句话,只需听个大概就行。②抽出一段专门的时间,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去听。这种听法不要求你听太多的内容,但务必要听懂每一句话,把握每一个细节。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