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如题所述

不爽,超级不爽。小时候我爸就会经常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你又怎么样?别人家的孩子始终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不可能叫你一声爸爸的。还有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好,你也不看看别人家也有一个好爸爸呀。这些话就是我小时候用来回答我爸爸的,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有一点好笑,有一点幼稚。

确实,现在很多家长都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来给自己的孩子上课。他们以为这样自己的孩子就可以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学习了。我觉得这样的父母真的是做的不称职,只看到了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而没有看到自家孩子的优点。

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我在北京有两个朋友。由于我们在学校玩的好,有都是同一个地方的,所以在之后我们的父母也玩得特别好。我们三个女孩子当中我跟另外一个女孩子挺像的,是那种整天就知道贪玩的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可是另外一个就不一样了,她特别勤快,努力学习也是名列前茅。所以他就成了我们两个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了。

我们虽然很不满意,我们父母经常拿他作为例子来教育我们。但是人家确实优秀啊,没有办法。再后来我们各自回到的家乡,我跟内一个跟我相似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还会说到这个话题。但是现在已经长大了,每次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虽然觉得有点幼稚,也是童年的一种回忆。

我觉得家长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真应该要用对方法。要看到自家孩子的优点,多去夸夸他,鼓励他。每个小孩子的优点都是不一样的,她们喜欢的东西,她们的天赋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要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了,觉得自家孩子身上没有,就拿来跟自家孩子比。

要能把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点教育成自家孩子的优点,那才是本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9

别人家的孩子,不见得有多优秀,但是,只要他比你家的孩子优秀就行。很不好意思的说,貌似我从小到大就是其他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的小学是在村里面读的,那个时候,天天一起玩耍的同学朋友,都是一个村儿的,而我,学习一直都是第一名(咳咳,仅仅是小村子里的小班级),所以,很小的时候,别的家长看到我后,就会不住的夸赞,啧啧,你看看,长的好学习也好,以后一定有出息。

再后来,初中高中我在班级里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而且很刻苦,回家以后也就是学习,所以,见到我的家长,又会和我爸妈夸赞,你看看你家姑娘,长的好,学习也好,你看看我家的孩子,不学习,真的气死了!

现在,我读了一个虽然不算名牌,但是也是一本的大学,还拿了奖学金,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也挺好,而且我经常攒钱帮父母还债,所以,现在我听到的就是,哎呀,你看看你,好的,从小好到大啊,现在都能帮你爸妈挣钱了……

每次和同学玩,他们都会说,唉,我爸妈又拿你来骂我了……

怎么说呢,不管是谁,听到赞美肯定都是很开心的,人嘛,耳根子软,哈哈。

对于我来说,虽然每次都很开心,爸妈也是以我为豪,但是听到别人这么夸我的时候,我还是有点心虚的,因为只有我知道,其实我很失败,我也并没有那么好,所以每次我都会暗暗的激励自己,一定要更努力,要真正的成为别人眼中的榜样。

第2个回答  2017-07-29

    其实说实话,我之前就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严肃脸,我说的都是真的)。

    从小乖巧懂事的我就懂得帮助家里分担一些事情,大人工作很晚才回来,我就很主动地帮助做饭,收拾家里,尽管是个男孩子,但是我却什么都会干,什么都能干。帮家里做完饭,我从来不用家里管,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科作业,成绩算不上名列前茅,但可以说也是很优秀的。

    不知不觉,这些事情传到村里人的耳朵里,大家都夸我懂事孝顺,而且学习用功,瞬间就成了许多父母口中的好孩子,他们都拿我做榜样,觉得我就是那理想型的孩子。

    本身我就特别不适应别人夸我,所以当时成为村里的父母口中的好孩子,我特别不适应,我觉得特别不舒服,我觉得自己就是做了我作儿女应该做的事情,不让父母担心,这是孩子应该做到的。而且那种成为焦点和榜样的感觉真的很令人焦虑,总觉得自己没有那么优秀。

    当这种孩子我觉得心也很累,你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恐怕哪里做得不够好,恐怕自己没有做的很完美,总之,你会对自己要求更加苛刻,但这种心累只有你自己知道和了解,其实,又是我觉得心里就好,没必要去当“别人家的孩子”。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和闪光之处,只要孩子的本质不坏,就没有必要去要求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再优秀,那也是别人家孩子的特点,那也是做父母培养出来的。就像树林里的叶子,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和性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