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是怎么解决语言问题的?

他能顺利交流吗?

郑和下西洋,他走的不过是古人的路子,曾几何时,我们也是一个世界贸易的核心,也曾是一个海洋王国。郑和不是中国的第一次出海,恰恰是中国与海洋的一个告别式。这样可以搞懂语言到底是怎么解决的了吗?除了必要的翻译之外,郑和所到的国家,其实就是各朝代的合作过的老客户。另外,过了印度,基本上说的都是阿拉伯语了,只要带上会阿拉伯语的翻译,基本上能解决大部分国家的语言。
在大明时期,我泱泱大国,外事相对还是比较频繁的,翻译工作也是做得比较到位的,早在朱元璋时期,南京应天府就有设会同馆,明成祖朱棣时期又设立隶属于翰林院的四夷馆,从国子监招生培训,专门负责翻译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这不是郑大人考虑的问题, 这是手下联络官考虑的问题,郑和航路自古有之,只是没有大规模有组织的贯穿过,一路上语言众多,彼此相通应该不是问题。
第2个回答  2019-08-31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和西洋就有贸易往来,所以很容易能找到翻译的。再者,西洋国家主要是伊斯兰国家,阿拉伯语可通用,郑和本身就是穆斯林懂阿拉伯语的。
第3个回答  2019-09-01
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怎么解决语言问题,那时候也有“翻译”的存在啊,随行带上几名翻译交流不成问题。
第4个回答  2019-08-31
明朝找几个翻译还是不存在问题,再不济丝绸古道,茶马古道上“双语”不错的商人也是有的
玩笑了,其实古代王朝都有翻译机构的,都要与周边国家人聊聊天什么的,所以郑和下西洋语言不是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