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的意义

如题所述

实现碳中和的意义如下:

1.实现气候控制:

“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对全世界作出的重要承诺,也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将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控制在1.5℃之内的重要抓手。

2.促进产业升级: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采用“碳税”和“碳排放权”等方式,来刺激群众进行碳排放量控制。促进企业由单一资源利用型向循环经济模式进行转变,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加快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来应对新竞争市场的形成。

3.推动经济运转模式转变:

以碳中和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以此影响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将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到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间接推动整个社会由传统经济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最后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资料扩展: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一般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3年9月,《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报告系统评价了全球197个国家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的进程,为推动各国深化碳中和转型、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与《巴黎协定》温升目标的差距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参考。

词语概念: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

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一旦彻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能进入净零碳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