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和X光、B超、CT、MRI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

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中文名字叫“正电子发射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其临床应用历史已有有四十多年了。1974 年第一台商业化 PET 进入临床,1992 年第一台全身 PET 开始使用,随着 2003 年带 16 排 CT 的全身 PET-CT 开始商用,全球各大厂商停止了单独 PET 的生产销售。

PET/CT 作为核医学科的新锐检查手段,是医学影像界的又一次革命,正如 其名字里含有的 Pet(宠物)一样,其已经成为现代核医学科的新宠,到目前为 止国内各大医院核医学科已经装机 200 余台,而且随着市场准入的门槛逐渐降低, 未来有可能进入医保或部分进入医保以及诸如联影等国内公司等在大型医疗装 备方面的国产化努力,其装机数量逐渐呈现井喷态势。

        

PET-CT在给大众健康事业带来惊喜和福音的同时,因其在过去10年宽泛而不加节制的体检,甚至部分机构夸大其效用的宣传,已引起专业人士与民众对其质疑、恐慌,甚至公开或半公开的激烈争论也间歇呈现。比如学界、医界对其早期发现肿瘤的能力、辐射危害的大小一直存在争论,如今公众对这个高逼格影像检查产生的辐射与危害,甚而到了谈“辐”色变的地步。 

为了客观有效地使 PET-CT 这种好装备更好地为适合的患者服务,我们将 以系列文章为你掀开 PET/CT 的神秘面纱,瞧瞧它的庐山真面目,以便“好钢用在刀刃上”。

说起 PET 与 PET-CT,ECT 自然是个绕不过的话题。严格地将讲,PET 与SPECT 均属于 ECT 家族成员,但由于历史习惯的原因,在我国一般说起 ECT就单指 SPECT,而 PET-CT因其“贵”、“新”被大家单独对待。下图名词集粹详细 地列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来说说 PET 这种影像检查后“神器”的工作原理及构成,也就是它是怎么干活的。

PET是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其利用带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人体化合物或代谢物,如葡萄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酸、受体的配体及水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其中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18F-FDG,经注射到受检者体内后,正电子核素伴随被标记物参与人体组织器官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的细胞代谢活动,而重新聚集分布,然后用PET这种体外探”神器’进行采集,从而得到人体代谢活动分子水平的信息,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这个过程就好比在“敌人”(疾病)内部派驻了间谍,其内部情况通过间谍随身携带的无线电装置发出电报,使用专业接受设备,敌人内部情况我们就可及时清晰地掌握。

整套 PET 装备硬件部分由 PET 扫描架、探测器环、电子线路和计算机系统、图像工作站组成。软件部分包括图像重建和图像处理系统。

 检查前注入人体的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发生β+衰变产生正电子,正电子与组织 中的电子发生湮灭,产生两个具有 511KeV、但向相反方向飞出的一对伽马光子。

PET 利用其封闭环绕型探测器阵列对这些背对背的光子进行符合测量(即电子准直),符合测量形成投影线图。      

原始的符合数据经空间分类与重组后形成SINO图并送给后续的PET图像重建软件处理。在计算机上进行图像重建,由投影SINO图数据求解重建出待测组织或器官的放射性核素分布断层图。

将重建出的诸断层图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三维图像。

计算机和工作站及相应的各个软件包的功能是完成数据采集、系统监控、图像重建和图像处理,并实现临床上各种操作和诊断的要求。

说完 PET,接着再来剧透一下 CT 的工作情况。

1967 年,Hounsfield 构想出 CT 扫描仪这种装置,1968 年获得专利......到了 1972 年,他研制出一台能够在不到 5 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大脑断层图像的 CT。1973年制成 X 断层扫描机(XCT)。

 

CT 即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系统(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是大家熟悉的X线断层显像技术,由X射线发生器产生X线,透射人体,用探测器探测穿透人体后剩余的X射线量,经过数据分类、电子计算机处理与重建,得到人体断层图像,即人体剖面图,能详细观察人体特定部位(或精确部位)的形态学特点(解剖结构、形态、大小、密度),显示病灶的具体特征。就像一片一片切西瓜,切出后可以直观的看见西瓜的成色如何,是有籽的还是无籽的,西瓜子长在什么地方,哪里有烂了一块,有多大,烂成什么样子,与周围没烂的地方是不是分界很清楚。

现在我们就隆重介绍 PET/CT 了。

PET/CT一体机,即正电子发射断层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系统,是将PET和CT有机整合,合二为一,病人快速全身扫描一次可以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功能代谢图像,两种图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产生1+1>2的完美效果,病灶的生物代谢信息及精准的解剖定位和结构,同时呈现在医生面前,从而让医生对疾病的判断更早、更快、更全、更准。

PET 采用的示踪剂上所带核素虽然具有一定放射性,但是所用剂量极低,而且都是短寿命的,半衰期很短,如常用的 18F,11C 等,经自身衰减和代谢,很快就从体内清除了,所以辐射隐患很低,有关辐射部分,我们将在第二篇文章里详细阐述。

平时工作中常会遇到病人问:“做全身CT检查多少钱?”真是让人觉得哭笑不得。CT扫描是分部位、分扫描方式(平扫或增强或重建)进行的,没有人会去做个从头到脚的全身扫描。而全身扫描的神器确实存在,那就是PET-CT,从头到脚,全身各脏器功能、代谢等生理病理特征,20分钟全景呈现。显然,着眼于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层面上的PET,当之无愧是当今生命科学、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

 

有的时候,你以为身体好好的像这样,面色红润有光泽,

       

其实已经是这样,里面已经开始有病变的早期反应了,PET的优势就在于,在苹果还看起来好好的时候,就能看见里面的虫子在蠕动了。

如果把PET比作是茫茫人体检查大海中的航标,那么CT就是确定航标的航行图。PET与CT强强联合,就能准确快速找到目标。PET/CT对指导肿瘤和心脏、脑部疾病的诊治极具优势。

现代CT的优势在于解剖定位清晰,而PET的优势在于把影像带入分子影像时代。PET与CT联姻一体后,相互配合,强强联合,经重建后处理产生分子影响与解剖影像同步呈现的融合图像,更直观更全面解释病变;PET因CT的加入提高了对病灶准确定位;CT因与PET结合,病灶定性诊断能力大幅提高; 还因CT所起的衰减校正作用,PET检查时间大幅度缩短。

全国各大医院PET/CT中心主要检查流程如下图所示,具体细节和要求请按所在检查机构具体医嘱执行。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1

PET-CT,X光,B超和MRI都是医学上的一些辅助检查手段,属于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在医生的诊断过程中起着辅助与相互印证的作用,我们俗称的“拍片”大概就包括这么几种,但是这四种的适应症有所差别,下面我就来区分一下这四种的差别:

PET-CT主要用来检查肿瘤的边界,它是利用示踪素的原理,好比一个把一个元素进行标记,然后加入反应,人体的代谢实质上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化学反应,看看反应到最后被标记的元素在哪里。大白话来说就是这样子,它是用来检查肿瘤的代谢情况,也可以确定肿瘤的边界,为放化疗做辅助作用,在基层医院不怎么常见这项检查。

X光基本上就算得上医学上最普通的技术了吧,非常普遍的,它最主要的应用就是胸透检查,他可以检查胸透时的心脏边界,纵隔,血管,肺脏等等,还可以拍到骨头,是检查摔伤时有没有骨折的最重要的一项技术。

CT检查,B超检查和MRI检查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断层成像,但是CT检查最主要的是横断面的检查,检查的是病变器官的边界和毗邻关系,这些结构表现的特别清楚,但是仅仅限于二维结构,同样的B超检查也是横断面,但是它更着重表达的是解剖的结构,对于解剖的实际情况表达的淋漓尽致,当然了现在的彩超可以更加清晰的看见解剖的关系,MRI就是核磁共振检查了,检查费用比较高,但是MRI是三维断层检查,甚至可以呈现出四维,对于颅内检查非常有帮助,把病变灶的长宽高都表现的清清楚楚。

第2个回答  2017-12-09
‍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是核医学领域比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是目前惟一可在活体上显示生物分子代谢、受体及神经介质活动的新型影像技术,现已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评价、脏器功能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 与前三者的成像原理有本质的区别。
我们做X光检查胸片、胸透等就是这个原理, x 射线成像能够在无创条件下“看到”人体内部组织和外来物的位置分布,从而为医学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X线主要是骨头检查为主。
B超
是利用声波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扫描,B超的分辨率较差、误差较大;但由于很多软组织的 X 射线吸收能力非常接近,而其内部结构存在超声波的反射和吸收差异,所以,肝胆脾肾、盆腔等位置常用 B超进行检验;另外可以利用超声多普勒原理测定血液流动速度,这对心血管疾病、颈椎血流情况、肿瘤供血状况等方面的诊断意义明显。B超一般是检查软组织的。
CT
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之所以后来不称为核磁共振而改称磁共振,是因为日本科学家提出其国家备受核武器伤害,为表示尊重,就把核字去掉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