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以北洋水师的失败而告终,仅仅因为日军的强大吗?

如题所述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几次战斗不利,除了日本海军实力更强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清政府不懂海军,战略错误所致。

在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实力已经不如日本海军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制订了海外扩张的战略。在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从而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此后中日两国就针锋相对,展开了海军军备竞赛。中日海军军备竞赛分三个时期:

1883年以前,日本强于中国:

日本兴办西式海军始于德川幕府晚期。在倒幕战争时,日本海军就装备了一艘法国制造的小型铁甲舰“甲铁”号,这也是远东地区第一艘铁甲舰。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又大办海军,先后购买了“扶桑”、“比睿”、“金刚”3艘铁甲舰。

此时的清政府军舰除了从英国购买的“超勇”、“扬威”、蚊子船外,只有福建船政局自造的旧式炮艇,即使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船政水师加一起,吨位还是质量都远不如日本。

1884年到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中国海军超过了日本:

日本连续购买多艘铁甲舰以后,清政府感到压力巨大,加上中法战争的刺激,于是加快了海防建设速度。李鸿章在德国订购了“定远”、“镇远”两艘大型铁甲舰,随后又陆续在德国、英国购买了“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等舰。

到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时,仅北洋水师的总吨位就达到了4万多吨。

相比之下,同一时期日本主力舰仅增加了从英国购买的“浪速”、“高千穗”两艘巡洋舰,双方实力对比出现了逆转。

1888年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实力再次实现了反超:

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清政府认为海防已经巩固,于是暂停购买军舰。此后除了福建船政局建造的“平远”外,北洋水师再未增加一舰。

而日本则因为北洋水师的压力而大肆扩军,先后购买、建造了三景舰、“千代田”、“吉野”、“秋津洲”,海军的总吨位增加到了61373吨。加上日本海军新军舰多,总体技术水平占据优势,此时的日本海军实力已经超过了北洋水师。

双方实力上的差距,是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最直接的原因。

清政府对北洋水师的掣肘,加快了北洋水师失败的过程

北洋水师实力虽然不如日本海军,不过要是战备良好,运动得当,那么至少可以给日本制造很大的麻烦。可惜的是北洋水师这两方面都不具备。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对海军认知有限,清政府始终把北洋水师视为防御型的存在,主要用于威慑列强。因此在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清政府就满足现有成果,不仅不再添置新舰,连原有军舰的维护、升级也大打折扣。北洋水师各舰的维护费用经常不足,结果导致各舰老化严重。

而李鸿章想购买新式的速射炮以加强北洋水师火力,也迟迟得不到所需的经费。更糟糕的是北洋水师的炮弹,特别是新式的长倍径榴弹和弹底引信穿甲弹严重缺乏,这导致北洋水师的火力严重不足,影响了在战斗中的发挥。海战中很多日本军舰对此被大中口径炮弹击中,但是大多损伤不重,就是炮弹威力不足引起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1
不只是因为日军的强大。当时清朝内部对战和和一直把持不定,导致延误了最佳战机,军队无心恋战。
第2个回答  2020-12-01
当时北洋水师的实力还是比日军要强大的,之所以战败完全是因为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制度的落后管理的腐败。
第3个回答  2020-12-01
不是,满清政府对海军的认识程度不够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认为海军就是用来防御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