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金钏儿投井而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红楼梦》中,金钏儿投井而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千红一窟茶,万艳同杯酒。《红楼梦》里的女孩命运都不咋地,谁也别笑话谁。

有人说金钏儿就是王夫人身边的一个贴身丫鬟,没有必要浓墨重写, 可是恰恰从金钏儿投井而死让读者看到了贾府的一些真面目:假慈悲,真吃人!金钏儿投进而死的根本原因就是贾府的假慈悲,真吃人的真相。

贾府是有名的礼仪诗书之家,能到贾家为仆就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这是世人公认的事情。所以后来贾政知道金钏儿投井的事就异常生气,说这怎么可能出现在贾家呢?同样贾家在世人的眼前是慈眉善目的,就是没有生育的姨娘娘家有了红白事,贾府一样照顾周全。王夫人是有名的善人,一心念佛,其他除了宝玉,一概不管。能服侍王夫人十多年,情同母女,这是大造化,金钏母女一定在外面没少宣传,这是非常有面子的事。

贾家是不会轻易把人赶出府去,如果金钏儿被撵出去,那就是她一定有问题:或者手脚不干净偷盗了主人的贵重东西,或者是行为不检点,勾引了贾宝玉,总之都是这样的大事,这样的事在今天也许并没有什么,但是在《红楼梦》的时代,人活一张脸,面子值千金,人不能随便流动,这等于要了金钏母女的命。一个不清不楚的女人活着就是丢脸,以金钏儿的个性是万万不能忍受这样的屈辱,毕竟在王夫人身边这么久,眼界不会太低。

所以当王夫人迁怒于她时,她只管讨饶: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这再明显不过了,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一个鲜活的女孩子呢?就是说如果王夫人撵她出去,就是断了她的活路。金钏儿死在了太张扬上了,正如晴雯。其实对一个未成年的小女孩来说,她犯的错并没有那么塌天,而且更主要的责任应该是贾宝玉承担。

王夫人迁怒于金钏儿,是有底火的,当初赵姨娘就是类似这么个身份把贾政从自己身边抢走,生儿育女,王夫人自己只能独守佛堂,她愤恨这样的人,觉得她们轻佻,好好的爷们儿都是让她们教唆坏了。自己的儿子不争气,她赖别人,这也是大多数母亲干的事,自己的老公她管不住,她赖别人。看到金钏儿和贾宝玉在调笑,她突然醒来,那气就不打一出来,这一时刻她已经忘记了跟金钏儿的情意,金钏儿就是赵姨娘,就是这些不服管的丫头们,她要立威,杀一儆百,把这些教唆坏儿子的蹄子都赶跑。

金钏儿怨不怨呢?一点不怨,比起晴雯来说,金钏儿真不怨,晴雯才是六月飞雪的大冤屈。金钏儿说:“金簪子掉到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多明显的定情之盟,也难怪王夫人要痛下杀手了,在她眼里,这比吃口口红,嘻嘻闹闹要可怕得多,宝玉的名声是不能毁在她这样的人手里,宝玉的功名也不能毁在她的手里,她太张扬太妖娆,只有像袭人那样低调的,丑点的,笨点的才符合王夫人的心意。什么叫有你的,只是有你的?那金簪子掉到井里,依然可以旧情复燃,捞旧如新,否则心里没有你,即使就在身边,也注定失去,这金钏儿的意思首先是心里有你,然后也只有你一人。王夫人估计身临其境,如同赵姨娘当初一般,这可容不得她,野心太大。她也为自己的野心付出了代价。

金钏儿是不能出贾府的,她与王夫人相处十多年,应该知道如果她死,那么王夫人会善待她的母亲和妹妹,而且能保全自己的名声,在那个年代,名节比天大,在她眼里,她并没有勾引贾宝玉,虽然事实上是勾引了。当人的理想破灭的时候,那就生不如死了,现实的屈辱生活和她要强的性格不能协调,谁还没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呢?所以她选择了投井:谁让王夫人信佛呢?她也只能用这个来抗议和争取王夫人了。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更加孤独的王夫人何尝不想念自己的贴身丫鬟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8
金钏儿是不能出贾府的,她与王夫人相处十多年,应该知道如果她死,那么王夫人会善待她的母亲和妹妹,而且能保全自己的名声,在那个年代,名节比天大,在她眼里,她并没有勾引贾宝玉,虽然事实上是勾引了。当人的理想破灭的时候,那就生不如死了,现实的屈辱生活和她要强的性格不能协调,谁还没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呢?所以她选择了投井:谁让王夫人信佛呢?她也只能用这个来抗议和争取王夫人了。
第2个回答  2020-12-27
要被撵出府,如果金钏儿被撵出去,那就是她手脚不干净等行为,那就无人敢雇佣他。
第3个回答  2020-12-26
我认为是古代女子的地位低,还有就是她们的思想保守,一旦有人侵犯了她们,她们就会自寻短路的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