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冲刺题及解析: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1. 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具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行为表现,因为在言语和行为中,行为更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个性。
2.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认识意识。
3. 需要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 动机
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 兴趣
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具有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三个特点。
6. 气质
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及指向性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和稳定性。
7. 性格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
8. 能力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 智力分化论
智力分化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 智力复合论
智力复合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 智力内容变化论
智力内容变化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