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风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如题所述

1.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追求事业成功的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呈现出宏大的意境和明快的笔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特色。
3. 这些作品以其雄健深沉、激昂悲凉的艺术风格,被文学史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4.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及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5. 他们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刚劲有力的风格著称,具有激昂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视为典范。
6. “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豪迈刚健的风格与河洛文化密切相关。
7.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从南朝至唐代,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