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昆剧他太爷

秦腔才是百戏之祖
秦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秦腔俗名 “乱弹”,不仅是陕西地方戏,而且也流行于甘、宁、青、晋南、豫西、内蒙古、川北等地区,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秦腔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4000多个剧目,居各剧种之首。
秦腔艺术源远流长。起源有秦汉、唐、金元、明清说,其中以唐代说为多。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设专门培养演员的梨园,教人演奏演唱宫廷乐曲和民歌。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是陕西民间乐人,所作《秦王破阵乐》,被称为 "秦王腔",简称 “秦腔”。其后,秦腔受宋词的影响,从内容到形式日臻完美。明朝嘉靖年间,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已发展成为秦腔梆子戏。清乾隆时,秦腔名旦魏长生自蜀入京,他以动人的腔调,通俗的词句,精湛的演技轰动京城,观者如潮。梅兰芳说:“秦腔跟京剧有密切的关系。有人说过,京剧的主要曲调 ‘西皮’,就受秦腔的影响很大,此外剧本、表演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秦腔的历史,北京剧要远的多。”欧阳予倩也说:“秦腔可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入川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为河北梆子。”所以说,秦腔是京剧、晋剧、川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剧的源头,为 “百戏之祖”。
昆剧才600年历史 你说说是不是他太爷

给大家讲个笑话,有一次爷爷带着孙子去西安大剧院看戏,主持人出来报幕:众所周知啊,我们秦腔有两千年的历史……主持人第二次出来报幕:众所周知啊,我们秦腔有三千年的历史……坐在台下的爷爷哆嗦着对孙子说:“去,你上去给他两嘴巴子,告诉他,我们秦腔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女娲补天的时候,吼得就是秦腔”这是个玩笑,大家切莫当真。百度上说秦腔起源于西周,
试问:①几千年了,秦腔还没孕育成熟吗?秦腔他难产吗?(并不是歧视秦腔,我也喜欢秦腔,只是觉得秦腔起源于西周这个理论站不住脚);
②退一步,如果秦腔起源于西周,他为什么跟全国其他剧种一样,戏台上穿明朝的服饰,他为什么不穿汉朝、三国、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的服饰?
③每个朝代都有他自己的文化产物,像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后金的杂剧,元朝的戏曲,明传奇清小说,这个朝代的影视剧,为什么从西周到后金时期,没有资料文献留下来?哪怕是像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这样的大家留下来?所以说,秦腔起源于西周,是经不起推敲的。
①秦腔的最早资料是明代万历间(1573年—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这里的“西秦腔二犯“指的并不一定是陕西秦腔,说得应该是晋陕豫三角区域的同蒲梆子,清朝康熙以前叫乱弹,乾隆叫山陕梆子,光绪才出现了蒲州梆子,而同州梆子一词最早出现于1949年王绍猷编著的《秦腔纪闻》里面。离我们的年份越近,山陕梆子才越分越细,原来是没有同州梆子,蒲州梆子这些词的,外地人把这片区域的剧种就叫乱弹、山陕梆子。北京城里的达官贵族,富商巨贾一般都会把戏子、郎中下眼观。一问,哪里来的,就是山西陕西那一带来的,所以久而久之就称呼大西北来的就是秦人的腔调调,他管你是什么梆子?只要不是高雅的昆曲,统称为乱弹。别说古时候,直到现在还有好多人搞不清山西和陕西,你说:我来自shanxi,他会反问你:西安还是太原?如果你真能分清陕西和山西,干嘛还要反问一句西安还是太原?秦腔一词用意广泛,不单单指现在的秦腔。(这个观点期待有不同声音,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②写《桃花扇》的孔尚任在平阳府(今山西临汾)纂修《平阳府志》时,写了一首《平阳竹枝词》,乱弹曾博翠华看,不到歌筵信亦难。最爱葵娃行小步,氍毹一片是邯郸。秦声秦态最迷离,屈九风骚供奉知。莫惜春灯连夜照,相逢怕到落花时。你品,你细品,秦声秦态最迷离,说得是秦腔吗?孔尚任这会可是受临汾市长刘启相邀,在临汾编修《临汾市志》呢,在临汾编修市志的暇余时间,看场乱弹不为过吧?你都去KTV呢,人家就不能看场戏?临汾唱得是蒲剧,由此也可以推断出那个时候的外地人,是不讲究这些的,只要你说话是陕西口音,他就说你是陕西人,管你是晋南还是豫西人?谁让你操着一口陕西方言。你的饮食文化,人文风俗,包括精神文化,戏曲都可以叫梆子腔。
蒲州梆子的最早记载文献是明朝嘉靖年间兵部侍郎、太子少保杨博将“义和班“带进了皇宫,唱得是《忠保国》,秦腔里面叫《黑叮本》也叫《忠保国》,意思是我杨博是太子的老师,我要时刻保护好太子,忠君爱国的意思。杨博是蒲州人(今山西永济),晋南和豫西讲得方言都是汾河片和关中片。饮食文化,人文风俗几乎与陕西的老百姓无异,至于秦腔为什么没在山西河南推广开,首先,梆子腔的鼻祖是蒲州梆子和同州梆子,同蒲梆子最早文献是明朝嘉靖年间,秦腔是明朝万历年间,比同蒲梆子晚,秦腔进山西,有点不大现实,毕竟梆子腔的鼻祖在那,秦腔渗透不进去。河南的方言和陕西的方言不通,也就渗透不进去了。秦腔可以和同州梆子、蒲州梆子同台演出,秦腔和迷胡也可以同台演出。秦腔和蒲州梆子同台叫“风搅雪“,但是秦腔和越剧、黄梅戏、花鼓戏同台就有点困难了。首先乐队的乐器不一样,其次道白一般多多少少都会用到当地方言。抗战时期,日本人没过黄河,好多陕西子弟兵兵出潼关,都牺牲在了运城的中条山上,西安城作为抗战的大后方,没有沦陷,或者说日本人就没过黄河,西安也没有沦陷。唱戏的艺人们都纷纷躲进了西安城,这种大环境下也就为剧种和剧种之间提供了相互滋生的温床。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切磋。蒲剧班社唐风社、晋风社、虞风社、兴云学社等众多班社王秀兰,阎逢春,河南梆子常香玉、陈素真、评剧、二簧、迷胡、碗碗腔等多剧种在西安城扎了根。有时候李逸僧、景梅九会撮合易俗社、三意社、晋风社等几个班社同台演出。、常香玉(豫剧)、陈素真(豫剧)、王秀兰(蒲剧)、阎逢春(蒲剧)、赵玉兰(评剧)、水铃花(评剧)、任哲中(秦腔)、王天民(秦腔)、苏育民(秦腔)、孟遏云(秦腔)等名角来个“四下锅“。
1949年,全国各地纷纷解放,时间来到1949年5月20日,西安城解放了!西安万岁!马健翎、黄文耀等一伙也开始着手组建陕西戏曲研究院,下辖秦腔、迷胡、碗碗腔、蒲剧等各剧种。鉴于蒲剧在西安的影响力,决定把晋风社留在西安,跟秦腔、迷胡、碗碗腔等直属于陕西戏曲研究院,新中国成立了,社会太平了,那个时代的人,都恋家。总不能身在异乡吧?所以人家都回去了,叶落归根嘛,常香玉回河南,阎逢春,王秀兰回晋南。1950年7月,最后一批蒲剧演员离开了生他养他的西安城,可以说西安是常香玉,王秀兰,赵玉兰等一批艺人们的第二故乡。陕西省文艺界领导和山西省政府特派人员进行了协商,忍痛割爱,予以让步,把蒲剧晋风社让给了山西太原的蒲剧学社,墨遗萍任社长。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江青一伙禁止唱古装戏,只能唱样板戏,牛鬼蛇神戏全部禁演。取消陕西省境内的蒲剧团,蒲剧最大最强的晋风社已经离开了西安,树倒猴孙散,甘泉县蒲剧团、延长县蒲剧团、宜川县蒲剧团、延安县蒲剧团、大荔县蒲剧团、渭南县蒲剧团、甘肃定西地区蒲剧团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鉴于梆子腔的鼻祖属于同州梆子和蒲州梆子不再累赘,可以参考清朝大文豪王国维的《戏曲考源》,日本著名学家青木正儿的《中国戏曲近世史》,吴太初的《燕兰小谱》,这个朝代张庚、郭汉城编著的《中国戏曲通史》,里面中国多个剧种都有详细介绍。
中路梆子(建国后叫晋剧),这里面有点故事,是1950年,晋风社的人马离开西安,一路北上,走临潼过渭南,渡黄河上风陵渡,过蒲州,走运城,闻喜,侯马,临汾,洪洞县,一路边演出边挣钱,一是扩大蒲剧影响力,二是挣钱养活自己,三是解放初期,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晋南老百姓确实有这个需求。洪洞县演完,直接在洪洞县坐火车北上太原。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太原蒲剧学社管事的叫墨遗萍,他是河津市小梁村人,抗战时期,曾多次入党(没有叛变,只是我当多次单线联系断了,我当弱小,尚且不能自保,不相信墨遗萍而已。正直民敢话题不变聊,望谅解),和马健翎,黄文耀都是延安文艺的好战士,相当于那个时候的文工团,此人脾气倔,1938年和马健翎一伙在延安编写创作,1940年调入山西太岳军区。就是现在的山西沁水县、高平市一带,解放后任太原蒲剧学社社长,屡次顶撞领导,领导让他朝东他朝西,让他逮狗他撵鸡。他一气之下,将蒲州梆子迁回晋南专署地区临汾县。山西四大梆子,本来都说好了,都来太原,组建一个山西戏曲研究院,叫晋剧·蒲州梆子/晋剧·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这也就是山西四大梆子,怎奈墨遗萍将人马从太原撤回临汾,人家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一看老大哥走了,咱也撤吧,就留下了中路梆子在太原。也就是现在的晋剧。(参考杨焕育编著的《王秀兰》、《蒲州梆子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5
楼主别听信了某些人的挑拨。百戏之祖这虚名是近几年外行提出来的,表面看这是他们抬举了昆曲,其实是用昆曲抬举他们自己,让世人以为,昆曲靠了他们的鼓噪得以复兴。其实上了岁数而又学问扎实的老戏迷,不但不贪图这虚名,而且还明确反对。

我觉得剧种之间的关系跟姓氏家谱有点像,没人有资格说自己这姓就是全国人的祖宗,因为古代最早的那老祖宗根本还没姓没名,等出现姓氏的时候,社会已经分成很多个家族了。至于出现家谱以后新产生的分支,那是可以查到,比如跟京剧差不多辈分的剧种,都说得出自己主要继承谁,外加得了谁的影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6-25
秦腔主要在黄河以北,而昆曲则在长江流域,各地民风不同,所以艺术形式自然有区别.
在唐末后有一次经济重心从北向南的转移,所以说秦腔比昆曲早是完全有道理的,昆曲的风靡是明朝的事了.
不能说秦腔是农民工,只是她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不能说昆曲是白领,那样太恶俗了,可以说昆曲是很受文人阶层喜欢的艺术.
至于百戏之祖,大概是个噱头,我倒是相信秦腔有比昆曲更悠久的历史.不过越是后出来的戏曲型式越是精巧和完善,昆曲还是有其优势的.
昆曲现在正慢慢复兴,秦腔也有空间和市场的,关键是看,时代的大好环境下,秦腔人怎么经营.

如果能弄出个青春版的<铡美案> <三滴血><二进宫>什么的,也许会大有裨益.当年昆曲进京,不就是<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吗!
第3个回答  2009-06-24
秦腔是“农民工”

昆曲是“白领”
第4个回答  2019-04-26
这好比长江和松花江,风马牛不相干!
长江长,可关松花江什么事?
松花江短,可关长江什么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