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心态

如题所述

心态,即[psychology] 心理状态。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稳固的,而心理状态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

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心理状态上的表现,即心理状态的主要构成成分。以此为标准划分心理状态可以较好地概括各种具体的心理状态, 把心理状态划分为“认知的心理状态、情感的心理状态、意志的心理状态和动机的心理状态!”。

扩展资料

人的心理活动的各种现象都是以心理状态的方式存在, 或者说, 人的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以至高级神经活动等, 总是在一定的、具体现实的心理状态中被包含着和被表现出来。

因此, 了解自己或别人的心理生活时, 直接观察到的便是在一定情境时存在的心理状态, 作为了解自己或他人心理活动的指标, 心理状态具有明显的直接现实性。

当主体进入或处于某种心理状态时, 若无必要强度量级的动因起作用并达到改变原心理状态的临界度以上, 原来的心理状态就会持续稳定或长或短的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1、心态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2、心态有两种,即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
比如,杯子里有半杯水,有的人会说:“唉,只有半杯水了。”而有的人则说:“啊,还有半杯水呢!”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前者是悲观的,后者是乐观的,前者是消极心态,后者是积极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积极心态是乐观的,都是能够妥善应对烦恼的。一个人,只要能够找出各种理由证明自己今天比昨天好,今年比去年好,就能很好地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积极心态是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法宝,能够创造财富,导向成功,帮助你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消极心态却是心灵的毒药,它不仅排斥财富和成功,也在不断地排斥快乐和健康,甚至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
  一个人之所以出现消极心态,根本原因缺乏一种对待事物的正确观念。对待事物正确的观念是: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对自己没有或者无法获得的东西保持平常心。比如天黑了,不是害怕黑夜的到来,抱怨没有太阳,而是期盼着很快就能看见星星,因为任何抱怨都是没有意义的。
  积极心态是在改变消极心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改变心态来改变命运,现在已经成为可能,正如大思想家詹姆斯所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凭借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凭借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人生规划丛书”编委会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调理情绪、调节状态、调整习惯。
  怎样“调理情绪”?
  情绪是重要的心理活动,是由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调理情绪是“调”心态的第一个层次。
  情绪是心态最直接的表现,一般可以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型。调理情绪的基本任务就是开发积极情绪,限制消极情绪!
  开发积极情绪,限制消极情绪,有四个要点:第一把握现实,第二看清事实,第三减少烦恼,第四投入精力。
  怎样“调节状态”?
  状态是身体及心理的属性与指标,分为积极状态和消极状态,一个人情绪好就是积极状态,情绪不好就是消极状态。调节状态是“调”心态的第二层次,调节状态就是要保持积极状态,转化消极状态。
  保持积极状态,转化消极状态,有四个要点,第一寻找快乐,第二保持本色,第三坚持不懈,第四适度发泄。
  怎样“调整习惯”?
  习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最新版的《新华词典》语)。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刺激情绪和强化状态下形成的。习惯分为两个方面:好习惯和坏习惯。调整习惯是“调”心态的第三个层次,调整习惯就是巩固良好习惯,改变不良习惯。
  调整习惯有四个要点,第一积极思维,第二自强不息,第三豁达乐观,第四宽厚仁爱。
  调理情绪、调节状态和调整习惯,是建立积极心态的基本环节,按照这些环节去做,就能修炼出平静宁和的心态,这是经过无数实践证明了的。敢于承受既成事实,修炼一种积极心态,一个人就能无往不胜。
第2个回答  2009-06-19
  什么是心态?心态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心态有两种,即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比如,杯子里有半杯水,有的人会说:“唉,只有半杯水了。”而有的人则说:“啊,还有半杯水呢!”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前者是悲观的,后者是乐观的,前者是消极心态,后者是积极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积极心态是乐观的,都是能够妥善应对烦恼的。一个人,只要能够找出各种理由证明自己今天比昨天好,今年比去年好,就能很好地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积极心态是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法宝,能够创造财富,导向成功,帮助你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消极心态却是心灵的毒药,它不仅排斥财富和成功,也在不断地排斥快乐和健康,甚至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
  一个人之所以出现消极心态,根本原因缺乏一种对待事物的正确观念。对待事物正确的观念是: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对自己没有或者无法获得的东西保持平常心。比如天黑了,不是害怕黑夜的到来,抱怨没有太阳,而是期盼着很快就能看见星星,因为任何抱怨都是没有意义的。
  积极心态是在改变消极心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改变心态来改变命运,现在已经成为可能,正如大思想家詹姆斯所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凭借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凭借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人生规划丛书”编委会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调理情绪、调节状态、调整习惯。
  怎样“调理情绪”?
  情绪是重要的心理活动,是由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调理情绪是“调”心态的第一个层次。
  情绪是心态最直接的表现,一般可以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型。调理情绪的基本任务就是开发积极情绪,限制消极情绪!
  开发积极情绪,限制消极情绪,有四个要点:第一把握现实,第二看清事实,第三减少烦恼,第四投入精力。
  怎样“调节状态”?
  状态是身体及心理的属性与指标,分为积极状态和消极状态,一个人情绪好就是积极状态,情绪不好就是消极状态。调节状态是“调”心态的第二层次,调节状态就是要保持积极状态,转化消极状态。
  保持积极状态,转化消极状态,有四个要点,第一寻找快乐,第二保持本色,第三坚持不懈,第四适度发泄。
  怎样“调整习惯”?
  习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最新版的《新华词典》语)。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刺激情绪和强化状态下形成的。习惯分为两个方面:好习惯和坏习惯。调整习惯是“调”心态的第三个层次,调整习惯就是巩固良好习惯,改变不良习惯。
  调整习惯有四个要点,第一积极思维,第二自强不息,第三豁达乐观,第四宽厚仁爱。
  调理情绪、调节状态和调整习惯,是建立积极心态的基本环节,按照这些环节去做,就能修炼出平静宁和的心态,这是经过无数实践证明了的。敢于承受既成事实,修炼一种积极心态,一个人就能无往不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1-30

所谓学习心态,即是一种面对任何事情时(无论是好不是不好),均能以学习的态度来对待,并从中学习和进步,这样的心态,也就是空杯心态。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只学习自己认可的、喜欢的、凡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基本都会排斥,所以,学习的面就很窄。

仅有少数人能够在不舒服的情况下还在学习,从自己和别人的失败中学习,从自己和别人的自以为是中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皆有我可学习的部分,这样,进步的空间就大很多,也快很多。

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的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的各种现象都是以心理状态的方式存在,或者说,人的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以至高级神经活动等,总是在一定的、具体现实的心理状态中被包含着和被表现出来。

因此,了解自己或别人的心理生活时,直接观察到的便是在一定情境时存在的心理状态,作为了解自己或他人心理活动的指标,心理状态具有明显的直接现实性。

/iknow-pic.cdn.bcebos.com/b90e7bec54e736d1dcc7384496504fc2d46269a2"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90e7bec54e736d1dcc7384496504fc2d46269a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90e7bec54e736d1dcc7384496504fc2d46269a2"/>

扩展资料:

学生的学习态度,除受其家长影响外,更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是教育者,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因而他们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即对所教学科的实用价值重要性的理解,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的热情,对学科进展成果的关心等,必然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热情、平等、关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喜爱他所教的那门功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喜欢某一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不友好、不关心、不公道,知识水平不高,学生就会对该教师产生反感、惧怕或抵触情绪,并进而发展到厌烦该教师所教的那门功课。

对该门功课的学习采取消极态度,如课堂上不愿听讲,对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和布置的作业有时也不喜欢,甚至被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则构成了学生与学习之间的障碍。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心态/978405"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心态">百度百科--心态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学习态度"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学习态度">百度百科--学习态度

第4个回答  2018-08-01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是高度有组织的物质脑的特性,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它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感情和意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