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高考阅读技巧

请问高考阅读有没有什么技巧?(主要是现代文)
尤其是高考阅读的选择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希望有经验的老师同学给予些帮助,谢谢!!!

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回答者: leizhd - 经理 五级 2009-1-6 20:45
阅读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如果要体会思想感情的,要先说明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然后说说思想感情之类。

还有,做阅读题时,先粗略的看一遍文章内容,然后仔细审题,要有针对性的详细阅读课文……很多答案都是文章中有类似答案的,最方便的就是在文章寻找答案,正确率也高很多哦。然后适当的加点自己的“意见,见解”就能得很高分数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0
今年刚考完,给你几点建议吧。
对于选择题,主要考察社科类文章阅读,这类文章应注意:
先通读一遍,再看题目,题目一定要一字一字的细读,防止漏字,对于一看就觉得是错的答案,尤其是A项,一定要警惕,返回文章超仔细地读,对照。一定要4个选项都读完在做决定。特别注意有些文章的观点与日常生活相反,一定要在文章的思想内读,不要让日常观点误导你。很无奈,是吧?
对于现代文,不用太多的做,看完文章后,读题,最好做一下,不想做的话,想想你怎么回答,然后看参考答案,并把它超在上面,多看点青年文摘,意林之类的杂志。注意,有个小窍门,这类题目能多答就多答点,填满空格,会给你辛苦分的。文言文嘛,以人物传记为主,多做点就有感觉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2个回答  2009-06-20
语文的阅读题虽然是课外的,但考的实质是我们平时所学的。在平时要注重语文课内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要对来自生活常识的积累,还有要有判断事理的逻辑能力和对比类比的联想能力!

在考试时,要把握住作者和故事主人公的情感,还有对环境的描写,有时这是一种伏笔或是衬托!还要注意文章的中心句,把握中心词,特别要注意反复出现的词和句子!

考前积累一些专业名词,如意境、手法、技巧、语言特色等等。
列举一些给你参考: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2.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叠词、白描、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正衬和反衬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反复、双关、设问、反问、反语等
总之平时要总结点!

关于选择题,如果是选出与文章描述不同或是相同的,只要跟文章有哪怕就一个字不一样,都最好不要选!如果是主旨题,一般不会难,只要通读全文理解大一,很容易判断!总之要有耐心,要细心!

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
第3个回答  2009-06-20
先浏览题目再看文章--针对思维敏捷的同学

一般的同学,先浏览文章,再看题--祝你来年考好成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