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应该以什么样目光看待《红楼梦》~~急急急急急急急

越详细越好

)前段时间加入了一个qq群,里面的人对红楼梦讨论的非常热烈。今天还因此发生了争吵,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位。事态一旦夸大化,就变得情绪了。不合理,个人的情感因素和喜好,也就随之滋生。对于文学著作的理解,往往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和喜好取舍。甚至可以说,因为出于对书中某个人物的喜爱,就过分的往那个对待于美好方向的选择。
今天的争论其实只是里面的一句话引发的,因为脂砚斋在庚辰本有这样的眉批: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三十年前曹雪芹还是个孩子,哪有作书了?)因此有人就抓住这一句话嘲笑了脂砚斋几句。

而在我看来第一,原文没有丝毫说,曹雪芹在三十年前,作书的事情。作书人就是指曹雪芹,因为曹著红楼梦,所以脂砚斋称曹雪芹为作书人。这是对曹写红楼梦的缅怀和认定。第二脂砚斋是曹雪芹的爱人,可以说最亲密的伙伴,他们相濡以沫,相怜相爱。是她陪伴了曹雪芹的一生,曹雪芹的一生发生了什么事情,脂砚斋比什么人都清楚不过了。而三十年前,曹雪芹只是什么也不懂的孩子,那个时间段里,曹家也还没有破败,我想脂砚斋只是想起,曹雪芹那时的无忧无虑,和安乐生活的状态。联想起曹死的凄凉景象的一种哀伤之情。
问题本身很简单,但因为一句话,就引发关于作品版本,和作者,生辰时间,作书时间的疑问和种种思考和讨论,这世上怕也只有红楼能有如此的魅力和粘连性。

这个世界不管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亦或是任何一种生命,当我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的时候就会遭到反抗。谈的有些大了,但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个人对于事情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的结果。出于自己的情感和其它类因素。就算我是对的,告诉他,他也会固执己见,对的也是错的,错的也是对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对错,在于这个问题上,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可以说,问题的正反两面都可以看做是美好的,是出自于对红楼真诚的喜爱。但是过分的相信自己的那个不正确的幻想,是一种偏激形态下的自私产物。是不应该,不合理的。

红楼梦对于现在更多人而言只是作为闲暇时的一种娱乐,和有益的发现思考参透属于人生本源的那些道理。

百年来人们发了疯了似的喜爱红楼,只是一种社会群体性文化痴迷现象。在过去是因为社会缺少像红楼梦这样具有独特思想艺术的作品。它太富有创造性和果敢性,在于那个大同的社会里,展现给了人民不属于主流文化说教的艺术想象力,写诗的林,活泼的湘云,端庄的宝钗,孤傲的妙玉每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的妙趣横生,独特文学艺术框架和不可复制的叙述模式,都是让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关注和喜爱。当红楼梦的伟大艺术与社会对位并产生如胶似漆的互相吸引力的时候,当它们交融一体而几乎达到物我两忘的时候,当红楼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形态的缩影并处于思想先锋引导的时候,红楼让那么多人为之喜爱和疯狂的原因,也就得到一个可以解释的答案。大众为故事的情节的走向牵肠挂肚,社会的精神营养因为红楼而丰富,人生的形象,生命的价值都已经与它们不可分割,为着一个人,一句话,一行字,各种近乎疯狂的举动和不可思议的事情都随之产生,而社会大众竟也都坦然接受,而且热烈参与其中的某些话题。可以说红楼梦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在世界文学艺术发展史上也是如此。

现在因为去年的选秀,和中央台百家讲坛刘心武式的“红楼原型研究”带来的热度,铺天盖地般的全民性痴迷养成了喜好红楼,研究红楼梦浓烈氛围,使人联想巴黎歌剧场中万众向悲剧演员声声欢呼的场面。红楼已冲破时代的限制,文学书著所能带来效果的极致,而直接与千百万民众融合在一起了,去除因为红楼文本的残缺和内容的迷藏所不可避免带来结果的偶然性之外,里面更多的表达是准确地反映出封建社会当时的生活原型状态。整体性挑剔的眼睛和日复一日的不停揣摩研究使红楼梦在艺术的多元化上丰富多彩,一大批优秀的红学家脱颖而出。红楼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红楼所表现的历史沧桑感和对情爱的悲伤幽怨,红楼所表现的历史兴亡感与宗教灭寂感,红楼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出发对至情、生死的感叹与哲思,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人类质朴情感的真诚体现。或者说变成了奇特的社会文化崇拜。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的价值取向,民族的情感体现,和在这个残酷的社会竞争压力下的缓解都在书中找到了属于自身的那片树叶和自由。而红楼梦的残缺性更加印证某些哲学辨证,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追求自然和谐,是人心灵上的本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红楼无疑是有梦的,那么多有个性,有追求的女孩子。这个世界多么残酷,又多么丑陋。世俗性和人内心追求的和谐自然,是不是一定是相悖而论的呢?有没有桃花源,或者水帘洞,那样,截然不同的,氛围空气?红楼里的人都是很压抑的,所有的青春美好的情感,都在极力做到掩饰,和克制。这难道就是世俗逼迫的么?不管怎么样,个人的情感追求,呐喊,终究会被这个整体,这个社会所湮灭?被同化?妙玉的境界又是什么?无法逃脱对心的捆绑。对心灵自由的高压。不过悲剧是社会真实的反映,因为这世界,很多事情,都是不圆满的,都是有缺憾的。红楼的悲剧气氛很浓。因此很多人无法承受这个事实,而去喜欢《红楼后传》,《红楼小传》里面的双宿双飞,白头到老。因为思想是脆弱的,社会需要好的结果和良性的生存空间。有的人宁愿活着不真实的假象里。有的人说这是不敢正视现实,是说谎,恐怕这是对的。而现实是什么,那就是一种缺失。

也许吧,狡辩几句。大团圆的结局,虽然有点不敢正视现实,但应该可以看做是一种对美好结局的向往。有了希望,才有活下去的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0
很简单,就是说它第一部揭发人生悲剧的名著,之前好象没有敢于象《红楼梦》这样切近悲剧的。
历来被人研究与褒贬的最多的,也是因为在于它是部指出悲剧的巨作。
建议你要是很想了解更多内容的话最好下载《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语音版v1.0》里面有不少的名家解说《红楼梦》,也是当时名盛一极的大家,如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蔡元培的《石头记索引》,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俞平伯的《红楼梦辩》,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红学名家大作。 《红楼梦》是我喜欢的名著,它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为它的深刻内涵才有了“红学会”,其他的不说了,书里的诗文就已经胜过了其他三大名著。《红楼梦》也开了悲剧艺术的先河,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不妨自己读读。
民间是三国
文坛是红楼
文人喜欢研究它 它的研究性也最大
不要说在四大名著里排第一 就是所有的中国小说里 它的艺术造诣也是最高的 第一没错的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为最高,是其它三部不能及的
第2个回答  2009-06-20
http://www.ccler.com/hlm/45/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dwzb/1147145.htm
http://tieba.baidu.com/f?kz=98905857
这里有关于《红楼梦》书籍书评。最好的超出大众顶天立地的一部是李劼先生的《论红楼梦》。看一看,真令人洞天彻地,如开新天地一般!绝不误你!

参考资料:http://www.ccler.com/hlm/45/

第3个回答  2009-06-21
这个问题

哪里有应该的阿

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

艺术的事,哪有标准答案呢
第4个回答  2009-06-24
你想怎样看就怎样看,她只一面境子,怡红院的境子,你想什么想法在境子里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第5个回答  2009-06-20
对待经典名著,我们既应该有对经典文学的尊重,也应该有现代人的理智。
尊重是因为它既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真实面貌的巨作,具有史诗气质;同时就作品本身而言,也是章回体小说的颠峰之作,人物描写极其丰满。
理智是因为在小说中既有如宝玉、黛玉这样代表自由民主的人物,也有王熙凤这样的人;既有对民主自由世界的向往,也有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绝望。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