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填一下这个关于诸子百家探究的表

派别 代表人 主张 寓言或故事(3-5个) 名言、警句
(5-8句) 作品中成语(3-5个) 学过的课文




孔子 “仁”教化、主宽恕、贵礼治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巧言令色
温故知新
孟子 主张性善


家 老子 从法自然、主张无为、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庄子 清净、无为
列子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法治
没弄出来我重新打一下
代表人 主张 寓言或故事(3-5个) 名言、警句(5-8句) 作品中成语(3-5个) 孔子
孟子
老子
列子
韩非子
墨子
庄子

不要让我自己去找,第一个回答的那个,百科我都查过了,有些东西找不到

孟子:性善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再作冯妇,齐人有一妻一妾,五十步笑百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我先整理了一个。如果行的话我再给你整理其它的。

老子 从法自然、主张无为、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治大国若烹小鲜”》:“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好麻烦。今天晚了,明天再说吧。先放着。回头再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03
【原文】 『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阳货接着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评析】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贼臣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却屈于礼制的要求,不得不在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回拜他。可见这样的礼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孔子明明知道这是阳货的计策,还要去,是为不明智。孔子内心根本就不想去见阳货,所以故意选择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这样种行为本身是不诚实,是一种虚伪。“邦无道则不仕”是孔子学术的一个重大原则,可是面对阳货对这一原则的批判,孔子居然被驳斥得哑口无言,连声称是,可见,孔子主张的这一原则是多么软弱无力。事实上,从孔子为管仲的行为辩护,以及孔子面对弟子的反对和质疑还要坚持去为谋反的公山弗扰的手下去做官,都可以看出孔子对“邦无道则不仕”这一原则,是自相矛盾的。

"归孔子豚"中的"归"通"馈",馈赠的意思
时(同“伺”)
涂(同“途”)亟(屡次)知(同“智”)

http://baike.baidu.com/view/2655.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2.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770.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176.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7.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6317.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760.htm
自己选名言等,全有

孟子:性善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再作冯妇,齐人有一妻一妾,五十步笑百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老子 从法自然、主张无为、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治大国若烹小鲜”》:“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第2个回答  2009-08-0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榘。”
第3个回答  2009-07-26
【原文】 『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阳货接着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评析】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贼臣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却屈于礼制的要求,不得不在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回拜他。可见这样的礼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孔子明明知道这是阳货的计策,还要去,是为不明智。孔子内心根本就不想去见阳货,所以故意选择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这样种行为本身是不诚实,是一种虚伪。“邦无道则不仕”是孔子学术的一个重大原则,可是面对阳货对这一原则的批判,孔子居然被驳斥得哑口无言,连声称是,可见,孔子主张的这一原则是多么软弱无力。事实上,从孔子为管仲的行为辩护,以及孔子面对弟子的反对和质疑还要坚持去为谋反的公山弗扰的手下去做官,都可以看出孔子对“邦无道则不仕”这一原则,是自相矛盾的。

"归孔子豚"中的"归"通"馈",馈赠的意思
时(同“伺”)
涂(同“途”)亟(屡次)知(同“智”)

41回答者: jennalixiaoxu - 经理 四级 2007-3-14 17:54
第4个回答  2009-08-06
孟子:性善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再作冯妇,齐人有一妻一妾,五十步笑百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