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是谁说的?

说的好好啊。真他妈说的好啊。真是好啊。我来到社会,越来越觉得说的真好啊

是诺曼·文森特·皮尔说过的名言警句。原句是“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

这句话是说: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性格决定了办事的方法,而事情的成败与否,关系到你的命运;针对一件事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办事积极性与办事效率。

这句话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待每件事的看法不同,做法也不同,解决事情的方法也就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命运,办事的方法也就决定了未来。

扩展资料

诺曼·文森特·皮尔是著名的牧师、演讲家和作家,不仅被誉为“积极思考的救星”、“美国人宗教价值的引路人”和“奠定当代企业价值观的商业思想家”,更获得过里根总统颁发的美国自由勋章。

诺曼·文森特·皮尔将一种实用而高尚的人生哲学带给了全世界。无论是销售员、家庭主妇、还是学校的教师,皮尔都能让他们振奋起来,就像那些模仿他的电视福音传道者、成功学演讲者和大教堂的牧师一样振奋。

一位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说:“皮尔讲的人生价值理论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更不是一般的成功学,他是在讲人生的真相,他进行着我们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人生教育,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感到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诺曼·文森特·皮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7
“命运”决定“性格”

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而我个人则认为:命运决定性格。命运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譬如父母、家庭、社会、国家、人类以及自然界,这些是命定的不可以选择。命运在父母是主动的,在于个人则是被动的。没有任何父母与任何人商量过,就武断地把我们带到这个看似多姿多彩的世界。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命”绝非决定性格的必然,决定性格的是我们在15岁之前的“运”,这个“运”是动词,是运动、行为的意思。很显然,性格决定于父母的意识和行为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性格的形成对我们之后的人生走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怎样来培养塑造孩子的个性,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性格,这就是个性。个性鲜明的显著特征就是“独立、自主”的思想行为!如果,这个世界存在绝对真理的话,那么,这个真理就是永无休止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实质则是“否定”。与众不同则是某种程度上对现实的“否定”,其本质就是发展变化并延伸现实世界。

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经历了1500万年,人类漫长的进化历史告诉我们一条真理,每一次人类在进化中“质”的飞跃,都是在新生命否定旧生命的数量上的积累。因此,优秀的后代永远是在对前辈产生质疑、扬弃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完善种族的生命!

然而我们中国的父母却是保守的,他们要制约孩子的发展,保留自己的家长权威,从而这种习惯势力扼杀了孩子的自由发展,也就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我们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自己的样子塑造着自己的孩子,其实质是影响着孩子的生存能力的形成,也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的形成。大多数的父母更不清楚的是环境时刻都在变化,眼下的环境在悄然流逝。适应、听话只能就当下的适应生存而言,而发展则需要反抗和否定当下,创造未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如此,先天的命运造成事物的差别和不平等,正是这种差别和不平等,促进了新生命改造先天命运的动力,首先新生命应该清楚需要抛弃一些先天的不合理的安排,然后才是继承,发扬,这就是德国哲学中的“扬弃”一词。先天命运对于逐渐成熟的孩子来讲,充满了疑惑与不合理,如果,我们压制孩子的这种认识,那么,我们就是违背真理行事,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弄清楚人生的意义就是改造命运,因为它不合理。如果,你不主动改造命运,那么命运就会左右着你。进一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所以我们应该明了一点,命运是人生作为的材料,命运越缺乏,我们的材料反而越丰富。命运相对完满,人生作为的材料反而会缺乏。在这一点上,命运又是很公平的。这也是有深刻财富观的富豪们,拒绝给后代留下过多财产的原因。

严格的讲,每个人性格的形成,也就是个性,其实是个人的人生观的雏形。这种初步地认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模糊不清的,也就是感性的人生观。而且,这种感性的人生观一旦形成却相当顽固。

毛主席曾经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感觉能引起我们的欲望和幻想,却解决不了我们的需求;感觉多了,欲望多了,跟着感觉走是越走越没有回报,越走越痛苦,剩下的就只有疲惫不堪和怨天尤人。与其让命运来消磨个性,不如尽早考察个性、清晰个性、合理地改造个性。有人说,这么活着太痛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这么活更痛苦,而且一生都在痛苦。而改造自我,这种痛苦是暂时的,在战胜痛苦的过程中,我们会从突出的成就感中,消减痛苦从而产生真正的快乐。因此若要一生快乐,有必要让痛苦更加痛苦。

这是“独善”之理自我认知的第一个内容,如何解决人与自我的关系,也就是认知和改造性格。这种认知和改造从考察自我内心世界开始,当我们真正关注自己内心时,我们会发现与外界产生矛盾、对立,这种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自身的欲望。大多数人都是跟着感觉行为,实质是凭欲望行事,而欲望的本质是索取、占有。然而欲望的出现只能产生促使我们“立志”的正面趋向,至于其他由于欲望而产生的趋向则都是负面的.

而生命的目的在于如何实现志向。通俗来说就是做梦与圆梦的关系,也就是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关系。我们可以做梦,但是,沉浸在梦中却对圆梦有害无益.因此,背着欲望思考只能让思维越来越混乱,带着欲望作为也只能导致行为过度或者不及.成事在于自然、在于恰到好处。因此,我们不能让梦想影响我们实现梦想,不能让理想影响我们实现理想。其本质就是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欲望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要认识到灭欲和纵欲都是极端的,都是导致个人与社会失去行为能力的原因。因此,要适度满足合理的欲望,而目的则在于摆脱其困扰,让思考与行为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我们也要克制不合理的或者不具备实现条件的欲望,唯如此我们才能把梦想进化为理想,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实现理想的奋斗中,才能在投入奋斗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无比乐趣,也唯有保持这种状态我们才能对所追求的“人事物”形成强大的引力。

因此驾驭欲望去求知、认知、理解自我和外界,是主宰命运的关键。反之,欲望驾驭我们则是导致我们的人生走向受命运摆布,以至最终成为命运的奴隶的根本原因。

黑格尔曾说:“理解就是克服。”当我们理解了欲望的性质,我们自然会克服它,克服欲望促使精神的能量不断地转化到情感和理智。情感具有持久性,理智具有认知性,理智可以恰倒好处的发挥情感,而情感又具备无私的性质,其可以真正的利益事物却又无求于事物。

情理结合可以使我们在作为中适时补充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足、缺乏,从而促成事物的不断完善。也因此,导致事物会在螺旋式的发展变化中周期性的回归于我们自身。至此,才是回归而不是回报.任何事物在螺旋上升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地回归于我们自身的那一点,就是我们最高境界地拥有它的那一时刻。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兼善”,它既是目的,也是过程。诚所谓“合情合理的‘兼善’,情理之中的‘拥有’”。

欲望可做梦不可圆梦,可立志不可圆志.可以驾御、控制和适度满足不可以强行消灭或者无度放纵;其中的情欲在人生的思考行为的过程里确实是累赘和包袱,需要合理地安置和适度回避,进而杜绝其对理性思考和行为带来的干扰。

因此,人生需要追求也需要庆祝,需要思考行为也需要享受成果。然而这一切的实现,前面我们提到的感性的人生观,也就是最初形成的个性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最初的感性的个性是需要彻底改造的,此个性是以欲望为主要的材料而形成的。欲望是与客观世界不调和、对立、冲突的主要因素,是思考行为的最大障碍。

探讨“性格”与“命运”的目的就是认识自我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厘清“感性个性”与“理性个性”的概念转化。进而改造自身性格里的缺陷,只有如此才能改变、改善自己的命运!另外,我们为人父母者的个性于无形之中决定着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的行为,而这些瞬间的行为都决定着孩子个性的成长和形成。因此,孩子的命运同时也是我们的未来的命运时刻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笛卡尔第三格律是:“努力克服自我,胜于克服命运;改变我的欲望胜于改变世界秩序”。的确如此,认识自我,即可理解自我,理解自我自然能克服自我,也既是克服命运;改变自我自然改变命运,我们需要命运如何发展,我们也就明了自我应该如何改造。

我不变,我的世界依然,我变我的世界一定会变。因此,只要我是正确的,那么我的世界一定不是错误的。
第2个回答  2009-06-06
荣格
荣格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9年,佛洛伊德把他定为精神分析运动的法定继承人

第一章 性格决定命运 (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为什么有的人春风得意,有的人却黯然无光?为什么有的人财运亨通,有的人却一贫如洗?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正是导致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命运的原因之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6-06
加强版是冯骥才说的
“想想,是性格决定了你的命运 还是命运塑造了你的性格?”
第4个回答  2009-06-06
【名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名言】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