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崖山十万军民为何宁愿蹈海也不跟敌军拼命?

如题所述

如果能放手一搏,拿十万军民自然也不会轻易投海自尽。我们都不是事件的亲历者,有时候很难体会到时人的苦楚和绝望。崖山海战之后,摆在残存军民眼前的,除了投降做俘虏、忍辱偷生地度过苟延残喘,唯一能做的便是投海自尽了。

北宋的灭亡,已经令宋人胆战心惊,靖康之耻的前车之鉴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而南宋立国的百余年中,虽然偏安一隅,也不乏歌舞升平,但对于北方民族的忌惮却始终未曾淡化。所以,在蒙古铁骑取代金人,继续南下时,南宋军民在内心深处还是十分抵触和忌惮的。

崖山海战之前,陆秀夫等人带着卫王赵昺集结战船,选择易守难攻之处,做好了誓死抵抗的准备。在前期的交战中,元军虽然训练了一批水军,却依旧很难突破宋军的防线。

经过多次鏖战,元军决定对宋军实施围困的方式。由于宋军漂泊于海上,所需粮草、干柴和淡水,均要从陆上补给。结果,元军派重兵断了宋军的后路,使得海上的宋朝军民处处受困。

在补给最为困难的时候,那些可怜的南宋军民,只能饮用海水,使得身体十分虚弱。当宋军疲惫至极时,元军又趁着大雾偷袭。更为关键的是,元军为了取胜,暗自下令,以鸣金作为进攻信号,以击鼓作为退兵信号,这让宋军完全蒙头转向,原以为对方撤军,却不成想,突然借着大雾杀到了眼前。

即便元军突破了宋军的防线,当时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已然率领军民奋力厮杀,丝毫没有投降的打算。后来,当元军即将杀到眼前,陆秀夫背着卫王赵昺跳入大海。当时,见到陆秀夫等人坠海,不少军民也愤然投海,上演了极其悲壮的一幕。

当然,在陆秀夫等人殉难的同时,张世杰则率领部下继续拼杀,最终杀出重围,继续抵抗元军。不过,张世杰所乘之船,后来又遇上暴风。张世杰想起崖山海战的情景和军民的壮举,最后也决定以身殉节。张世杰让身边的士卒弃船上岸,而自己则只身一人留在船上,最后被海浪和风暴吞噬。

崖山海战前后历时20余天,双方参战人数多达50万,共计动用船只达2000艘,包括投海的宋朝军民,共有20万人死于此战。当时,并非宋朝军民没有殊死抵抗,而是鏖战后败局已定,根本无法再继续坚持下去。

陆秀夫等人跳海自尽,令不少人为之震撼,他们纷纷效仿,以死捍卫了最后的尊严,这是尤为值得敬佩的。不过仍需指出的是,当时也有部分不愿自尽的军民,另外还有少数人侥幸突围,并非全部南宋军民都葬身于大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崖山海战是宋朝末年宋朝军队与元军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的灭亡。我们可以看到这场战争是多么的重要,相传宋元双方投入军队30多万,战争的最后结束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部覆灭。

崖山位于现在的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崖山海战起因是因为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公元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小皇帝投降。后来南宋灭亡,小皇帝宋端宗直奔泉州。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宋端宗差点溺水而死。后来宋端宗死了,由他的弟弟卫王赵昺在州梅蔚登基,在当地成立了据点,准备继续抗元。

在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朝廷。随后攻占广州不久的西夏后裔元军将领李恒也带领军队参与其中。这无疑是让战争更加的激烈,赵昺带领的军队不擅长水战,多体力眩晕。这个时候将领提出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就是把所有的船连在一起。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有惊无险,元军知道此事之后。乘风纵火烧了赵昺军队所有的船,这无疑是让原本有利的军队,一下子变得雪上加霜。

赵昺看着自己多年的心血,创造的军队付之东流,他痛心疾首,宁可死也不会屈服于元军。要知道赵昺的哥哥就是因为元军而死,他心中对元军的恨不是一点半点。最后他选择投河自尽,自从他自杀以后,一些跟随他的人纷纷也跳河自杀,这无疑是一种忠心。

第2个回答  2019-11-13
因为他们不够自信,他们怕失败以后被他们羞辱,所以说宁愿蹈海也不愿意跟敌军拼命。
第3个回答  2019-11-13
主要是当时的领导和人们不是一条心,有很多的间隙和隔阂,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
第4个回答  2019-11-13
因为那个时候实际上已经长时间没有喝到淡水了,人在多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所以才跳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