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如何做好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如题所述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备好战才能打好仗,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深钻细研的准备工作,把准备的内容文字化,完成符合自己实际,符合学生的教学设计。这样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大量的事实证明,凡优秀的教师在课前,都很认真的做好课前准备。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有的细细斟酌考虑。
二、联系实际,巧用教法。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数较为朴实。他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他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在选择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一切从实际,从学的本质,从学的精神上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教法的实效性和学法的指导上来。朴实的农村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定能用朴实的方法结出扎实的硕果。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充分展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合理丰富想像和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兴趣,获得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感知,培养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14
一、明确目标、增强课堂趣味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清晰地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准备充分。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就可以完成的,在上课之前的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必须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能够确定本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深度与广度。这就要求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区分优生和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合理的安排布置一节课的教学信息量,以及相应的教学点。其次,还要要求教师对本堂课乃至一学期内容中重点和难点进行区分,这样,教师在在教学时才能抓住主要的、基本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要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去爱自己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下德、智、体全方面发展,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育,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温度的行为,是充满关怀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就应该多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
教师这一职业,一生当中需要对学生倾注很多的时间与热情,对学生各个方面都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我们”。爱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担挫折的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爱学生是衡量教师师德的一把基本的尺子。在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现其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明白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爱”是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因此,尊重学生人格是衡量教师师德的另一把尺子。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尤其重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素质教育,不可体罚、言语辱骂学生,教师偶然的一句话,很有可能造成学生极大的心灵伤害。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尊重,多给学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愉快成长。
三、多看多读,增加阅读量,提升语文素养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能力。阅读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心智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生知识量储备不够,听起课来毫无头绪,语文成绩自然一落千丈。要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提升语文成绩,就必须使课外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学会积累。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那么在过程中就要学会积累。阅读中获得了积累,才会运用得如鱼得水。一是阅读的量要多。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二是阅读范围要广,阅读的视野要开阔。三是阅读要坚持长期性。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四是教师、家长做好表率,让孩子潜移默化形成阅读习惯。
2、阅读活动要体现自由性。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自己,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相信学生能够自己的眼光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相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人生,能够用自己的心去体味不同的人生。只有如此做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学习的愉快感与自豪感,并学会去享受寻求知识的快乐,学习的兴趣自然就越来越浓,越学越想学。
3、学生阅读书籍的多样性。教师不能固定化学生的阅读书籍,可根据孩子心理特点、兴趣推荐书籍。但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放任自流,只要求去读,这是远远不够的,读什么,怎么读,学生也要清楚。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单调乏味的,要让阅读的兴趣一直存在,故事书、天文地理、古往今来、丰富多样的书籍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保持阅读的欲望。
总之,作为小学一线教师,必须拥有一片充满梦想的语文课堂,并为之去耕耘,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情感、交流、 开放、 感悟的课堂”,做到把“课堂”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新”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引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