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9-07-11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考二百余年之间,宗姓实繁,贤愚杂出。今据所纪载,自太祖时追封祔庙十五王以及列朝所封者,著于篇。而郡王以下有行义事实可采者,世系亦得附见焉。”——《明史.列传第四.诸王》
亲王嫡长子承袭亲王爵位,他子郡王。
郡王嫡长子承袭郡王爵位,他子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嫡长子承袭镇国将军爵位,他子辅国将军。
然后是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基本就是这样了。
第2个回答 2009-07-11
嫡长子承袭或指定承袭,其余子嗣有稍次待遇,再一轮,承袭藩王爵位的嫡长子其位置又有其嫡长子承袭或指定承袭,而他的子嗣稍次待遇,回到上一轮,享受稍次待遇所传承下的子嗣待遇又比上一代更次,久而久之,除了承袭藩王这一支,其他的支系都逐渐沉沦。
第3个回答 2009-07-11
想想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这个疑惑不难解了,比明朝早了一千六、七多年的汉朝,朱元璋不会笨到有资源不利用的。
第4个回答 2009-07-11
明朝的藩王一般都世袭,但是藩王的儿子却不是全部都封王。一般要立世子,就是继承王位的人,然后其他的就给不同的爵位,如同公侯伯子男。这就相当于清朝的世袭罔替制度,如果被赐世袭罔替的王爷有很多子嗣的话,就只有一个人有资格当王,其他的给不同的爵位,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等。而王爷如果没有被赐世袭罔替,那就每一代都比前代降低一等爵位,亲王的儿子当郡王,郡王的儿子当贝勒,贝勒的儿子当贝子,我认为明朝也是这样吧,因为清朝的管制是模仿明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