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体内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简单来说凝血纤溶系统分内源(血管内皮损伤)和外源(组织损伤)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不同途径可激活不同种类凝血因子)
http://www.binglixue.com/lilun/dic.htm
参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危病)
抗凝系统主要指抗凝血酶Ⅲ和肝素。抗凝血酶Ⅲ能与凝血酶原(激活变成凝血酶加速凝血反应)以及因子Ⅶ、Ⅸa、Ⅹa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就是A和B结合变成C失去A的能力),从而阻断凝血过程。肝素增强抗凝血酶3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增强蛋白c的活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抗凝物质和纤溶物质
凝血简单说就是纤维蛋白黏合了血小板与红细胞形成块状物阻塞血管(血栓类似),通常黏附于破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处(光滑的沾不足,血流缓慢堆积除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3
主要包括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l)、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c(protein
c,pc)系统、肝素和纤溶系统。
l.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
tfpi主要由vec产生。目前认为tfpi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其抗凝机制是:①tfpi与fxa结合,从而抑制fxa活性;②形成tp—fviia—tfpi—fxa四台体,从而灭活tf—fⅶa复合物。
2.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包括: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肝素辅因子ⅱ(heparin
cofactor—ⅱ,hc—ⅱ)、蛋白酶连接素1(protease
nectin—1,pn—1)、c1酯酶抑制因子(c1esterase
inhibitor)、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α2—巨球蛋白(α2—macroglobulin,α2—mg)等。其中,at—ⅲ最重要,它可与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的凝血酶(fⅱa)、fⅶ、fⅸa、fxa、fⅺa、fⅻa等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一丝氨酸残基结合,从而“封闭”了这些因子的活性中心并使之失活,具有明
显的抗凝作用。此外,血浆中的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l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adp酶(adpase)等活性物质虽然不属于血浆抗凝血因子,但它们可通过抗血小板活化,参与抗凝作用。
3.
pc系统pc系统包括p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protein
c
receptor,epcr)、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蛋白s(protein
s,ps)、补体4b(complement4b,c4b)结合蛋白及蛋白c抑制物(protein
c
inhibitor,pci)。凝血酶与tm形成复合物,可将pc活化成激活的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apc以血浆中游离的ps为辅因子,可以灭活fva和fⅷa,从而控制fxa和凝血酶的形成,起抗凝作用。pc系统是凝血酶生成后对凝血系统活化有负反馈作用的一个调节系统。flash
pc系统抗凝血
4.肝素肝素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产生,肝、心、肺及肌组织含量丰富,但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量甚微。临床上肝素常用于体内、外抗凝,其抗凝机制主要是:①肝素与at—ⅲ或hc—ⅱ结合,可以大大增强这些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②肝素可刺激vec大量释放tfpi和其他抗凝物质。
5.纤溶系统纤溶系统由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纤溶酶(plasmin,pln)、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s,pas)和纤溶抑制物组成。pln可以水解fbn和fbg,产生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6brinogen)degradation
products,fdp/f9dpi碎片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pln使fbn溶解时,血液可从凝胶状凝固物重新转变成为溶胶物(液态)。
(二)细胞抗凝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以吞噬、清除血液中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fbg、fbn、tp、内毒素及多种促凝物质。肝细胞合成主要的抗凝物质如pc、at—ⅲ和pls,并且,肝脏能够将活化的fixa、fxa、fxia等灭活。因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肝细胞可以发挥非特异性抗凝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