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父母不亲,这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如题所述

孩子和父母不亲,这是很多双职工家庭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问题,我们家也不例外。

我们家出现这种情况,是在闺女16个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她突然开始要奶奶,非得到爷爷奶奶家里,不愿意单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从孩子不要爸爸妈妈,再到现在即便孩子天天和奶奶在一起,我也丝毫不担心闺女会再次不要我,我们用了至少3个月。站在现在往回看,我发现孩子和爸爸妈妈不亲,主要是这3个原因:

1. 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有段时间,每天早晨闺女睁开眼的时候,我已经上班走了;晚上回来的时候,她已经睡觉了。连着两天,闺女都没有见到妈妈。

而整天陪着女儿的是奶奶,因此孩子对陪着她更久、照顾她更用心的奶奶产生心理依赖是很正常的。

-

2. 孩子可能正好遇到了“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指的是婴幼儿需要依赖照顾者获得生存感和安全感,会很自然和照顾者形成紧密的依附关系,从这依附关系获得生活和情感需求的满足。

当他和所依附的父母或重要他人分离时,往往出现焦虑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沮丧、悲伤、害怕、孤单等感受,以及大声哭闹、害怕陌生、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等行为。

因此,在她还不能正确面对“分离”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强迫”她离开平时熟悉的环境,对她而言是痛苦且残忍的。

-

3. 陪孩子时,没有做到真正陪孩子。

每天陪闺女的时间,本就少得可怜,可就在这少得可怜的时间里,我也并没有做到全身心投入地陪孩子。相反,有时候不知道怎么陪她,会在她自己玩儿的时候,自己看手机。

-

其实只要老人讲理,不是会在背后诋毁孩子父母的,孩子喜欢奶奶陪,也从侧面说明孩子奶奶平时没有亏待孩子,作为父母应该放心。

-

要改善亲子关系,让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成为亲子关系的首位,可以尝试以下6个方法:

1.无论多难,坚持陪伴。

“孩子和主要照顾者亲密”,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无法成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面对“孩子不要妈妈”这件事,不妨放下自己的骄傲,放低姿态,再难也坚持陪伴。

要知道,为娘的要再得到孩子的心,只需要真诚有爱的陪伴,和有方法的坚持。

用更加成熟的心态面对孩子哭着喊着“不要妈妈”这件事,坚持陪在孩子的身边,真的可以改善你们的亲子关系。

最开始,小二胖晚上睡觉不要妈妈哄,只要奶奶哄睡,即便失落到想哭,也坚持躺在她的身边,看着她的背影。想办法给自己加点儿戏,她躺在奶奶怀里的时候,我就给她读绘本,有时候绘本上的内容吸引了她,她就会把身子转向我,就这样坚持了将近一个月,慢慢地她开始接受晚上继续由我搂着睡了。

2.看见你的孩子。

《请回答1988》中,德善因为总是和姐姐一起过生日而委屈离家出走时,德善爸爸的一句“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时,令人破防。

德善不过是想要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生日蛋糕,享受一下全家单独为她过生日的喜悦,但她的这点真实需求却一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

在看了很多本育儿书后,我慢慢发现:育儿技巧或许会省很多事儿,但养育孩子,最大的技巧或许就是看见孩子。

当孩子不要妈妈时,我们是否有看到孩子传达的真实信号是什么?

-孩子是否是处于分离焦虑,无法认清暂时的分开和永远的分离是什么。

-评估一下,最近是否长时间与孩子分离,却未提前告诉孩子,让孩子产生了被抛弃感和害怕被再次抛弃的恐惧感。

-是否是因为和妈妈在一起时,妈妈只是人在心不在,没有和奶奶或者是其他依赖者在一起时玩儿的有趣?

-又或者是因为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经常被吼,有畏惧心理

一切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发现,唯有发现孩子的真实需求,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3.高质量陪伴。

如果拉长不了陪伴的时间长度,不妨提高一下陪伴浓度,做到及时回应和积极互动。

我理解的高质量陪伴,是父母和孩子有一段愉悦的亲子时光,双方可以共同投入一件事中,哪怕只是互相做一个鬼脸,然后傻笑。

和老人相比,我们有很多优势,可以带孩子接触很多新奇的事物,长此以往,不难赢得孩子的心。

4.不吝惜表达对孩子的爱。

前两天听樊登的《可复制的领导力》,里面提到了“知识的诅咒”,讲了一个例子,说是父母认为爱孩子天经地义,从不表达爱,反而经常挑孩子的缺点,久而久之,孩子反倒以为父母不爱TA,对父母产生了恨意。

不表达的爱,靠猜测很难体会到。

所以,不妨对孩子多说几遍:

-妈妈好爱你啊

-妈妈一天没有看到宝宝了,好想宝宝呀

-妈妈现在有些生气,但妈妈依然爱你

-呀,妈妈真的好喜欢好喜欢你啊

对于羞于表达爱的妈妈,推荐一本绘本《妈妈,你会永远爱我吗》,里面罗列了各种场景下,妈妈对孩子的爱的表达~

5.再难也坚持每晚陪睡。

无论孩子再怎么抵触妈妈陪睡,也要坚持在晚上孩子睡觉时,陪在孩子的身边。因为睡前的这段时光,任何的良性互动,都可以成为改善亲子关系的关键点。

如果一开始孩子拒绝妈妈哄睡,可以让孩子选择由谁哄睡,妈妈陪在身边就好。当孩子习惯睡觉时,有妈妈陪在身边后,慢慢地将哄睡的责任过渡到妈妈身上。

当然了,这部分需要有家人的配合和理解,也可能需要很长的过渡时间,但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看到成效的。

6.请家人留出专属于你和孩子的亲子时间和空间。

上班族宝妈,每天能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少的可怜。我们家是这样的情况:每天孩子起床的时候,我已经上班走了,下班回到家基本上7点了,孩子9点睡觉,每天能够相处的时间也就只有不到2个小时。

因此,单独相处时间对于亲子关系的改善很重要。

晚上与孩子相处时,可以请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借故离开一会儿;周末遛娃时,也坚持和孩子爸爸单独带娃儿出去,享受单独的亲子时光。

-

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6

主要的原因有这三个:

一、孩子很少见到父母;

    孩子和父母接触少所引起孩子心里障碍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和自己不亲,或者发现孩子已经和自己不亲,其实都是由于父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孩子分开,导致孩子很少见到父母,孩子才会和父母不亲。家长有可能是因为工作忙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婚姻状况的原因,不得已和孩子分开。虽然作为家长都不会愿意和自己的孩子分开,但是现实的生活确实让人挺无奈的。很多父母不能在孩子身边陪伴他成长,孩子也不能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所以很多亲子关系变得生疏、冷漠,这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情,也是孩子不和父母亲的最常见的一个原因。


    二、父母平时和孩子交流得少;

    父母忙于工作,考虑不到孩子的感受。

    有时候孩子不和父母亲,真的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父母的原因。有家长说自己陪在孩子身边,没有一天是不见面的,但是为什么感觉孩子还是和自己不亲呢?有时候还感觉孩子有些叛逆,什么事情都不和自己说。这是因为做父母的没有和孩子保持持续、稳定、平等的交流,这让孩子不再愿意和父母交流。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想要孩子和自己亲,必须要去主动了解孩子,也让孩子了解你。如果没有真正的了解,孩子就不会真的和自己的父母亲,有的只是客气而已。


    三、父母不招孩子喜欢;

    经常言语吼骂孩子,导致孩子不喜欢父母

    有些父母不招孩子喜欢,也会让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比如有些父母脾气暴躁,孩子一惹自己生气就打骂,虽然事后家长也后悔了,但是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还有些父母从外面回来总是把情绪带回家,原本孩子有可能满心欢喜地迎接你回家,结果也会被爸妈的黑脸浇一盆冷水,变得不敢亲近。这种让孩子感觉到危险,或者让孩子觉得比较有距离感的父母,都不会讨孩子喜欢,就更别指望孩子能跟自己亲了。所以,想让孩子跟自己亲,也是需要自己身上充满积极向上、热情的力量的。不然孩子只会下意识地远离父母。

    第2个回答  2022-03-29

    有的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和自己不亲,其实我觉得孩子和父母不亲,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比较少,一般孩子都是比较依赖父母的,因为他知道那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就会很喜欢他们,他们之间的那种感情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但是有的父母从孩子很小就离开孩子,所以孩子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没有什么印象,他们就会跟从小一直照顾自己的亲人关系比较亲近,他们就不会依赖父母,即使父母回来离开他们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这就会让父母很有衰败感。

    还有就是孩子长大后会不知道怎么和自己的父母亲近,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很不习惯和他们有一些比较亲昵的肢体动作,座椅就会感觉和自己的父母有一些疏远,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多关系关心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不能拒绝交流,虽然孩子不和自己亲近,但是他会有自己表达爱意的方式。

    一般性格开朗的父母都会和自己的孩子关系非常好,经常像朋友一样相处,一般比较老实淳朴的父母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和孩子在一起会没有那么亲切,他们都是喜欢默默做一些事情,不善于言语表达,面对孩子总是喜欢用教育的口吻,觉得自己在孩子面前需要树立威严,所以他们就不能像朋友那样相处。尤其是在农村里父母会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就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所以慢慢的孩子有些事情就不会和家长诉说,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慢慢的也会形成代沟,融入不到孩子的世界,慢慢的就会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远,没有亲近感。

    虽然有时候会感觉自己和孩子不亲,但是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所以只要家长们好好弥补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一定可以有所改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1-03
    很多家长每天陪伴着孩子,但还是和无法亲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与家长不亲近呢?
    1. 家长控制欲过强

    父母对孩子控制欲过强的话,会导致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经常感觉喘不过气。孩子年龄较小,有些想法比较简单幼稚,会听从家长的安排摆布。可当孩子年龄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当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干预时,孩子就会出现反抗的情况,自然就会不愿意和父母亲近。
    2. 缺少和孩子的沟通陪伴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和孩子的沟通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长只愿意玩手机,而不与孩子沟通,那孩子自然也不愿和孩子沟通,双方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家长需要在孩子的每个成长过程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给予的安全感,才会和父母亲近。
    3. 经常责骂孩子

    经常责骂孩子的家长,会导致孩子从心底里疏远父母。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对自己太过严厉,只会责骂他们,让他们感觉不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所以当父母想要靠近与他们更加亲近的时候,他们反而躲开了。
    4. 父母关系不好

    家庭氛围是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会导致孩子产生恐惧,不愿意靠近他们。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长大后会自卑,更畏惧他人,不愿意别人走进他的内心。连让父母都不愿意进来的孩子,将来的社交能力肯定也是不好的。
    家长们要多和小孩表达自己的爱,尊重并关爱孩子,经常鼓励孩子。父母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可以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更好。当孩子被家长尊重的时候,也可以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经常对孩子鼓励,给予孩子充足的自信心,让孩子拥有前进的动力,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亲近。
    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亲近,家长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肯定是家长做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心理上产生抗拒,不愿意接近父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12-13
    . 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有段时间,每天早晨闺女睁开眼的时候,我已经上班走了;晚上回来的时候,她已经睡觉了。连着两天,闺女都没有见到妈妈。

    而整天陪着女儿的是奶奶,因此孩子对陪着她更久、照顾她更用心的奶奶产生心理依赖是很正常的。

    -

    2. 孩子可能正好遇到了“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指的是婴幼儿需要依赖照顾者获得生存感和安全感,会很自然和照顾者形成紧密的依附关系,从这依附关系获得生活和情感需求的满足。

    当他和所依附的父母或重要他人分离时,往往出现焦虑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沮丧、悲伤、害怕、孤单等感受,以及大声哭闹、害怕陌生、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等行为。

    因此,在她还不能正确面对“分离”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强迫”她离开平时熟悉的环境,对她而言是痛苦且残忍的。

    -

    3. 陪孩子时,没有做到真正陪孩子。

    每天陪闺女的时间,本就少得可怜,可就在这少得可怜的时间里,我也并没有做到全身心投入地陪孩子。相反,有时候不知道怎么陪她,会在她自己玩儿的时候,自己看手机。

    -

    其实只要老人讲理,不是会在背后诋毁孩子父母的,孩子喜欢奶奶陪,也从侧面说明孩子奶奶平时没有亏待孩子,作为父母应该放心。

    -

    要改善亲子关系,让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成为亲子关系的首位,可以尝试以下6个方法:

    1.无论多难,坚持陪伴。

    “孩子和主要照顾者亲密”,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无法成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面对“孩子不要妈妈”这件事,不妨放下自己的骄傲,放低姿态,再难也坚持陪伴。

    要知道,为娘的要再得到孩子的心,只需要真诚有爱的陪伴,和有方法的坚持。

    用更加成熟的心态面对孩子哭着喊着“不要妈妈”这件事,坚持陪在孩子的身边,真的可以改善你们的亲子关系。

    最开始,小二胖晚上睡觉不要妈妈哄,只要奶奶哄睡,即便失落到想哭,也坚持躺在她的身边,看着她的背影。想办法给自己加点儿戏,她躺在奶奶怀里的时候,我就给她读绘本,有时候绘本上的内容吸引了她,她就会把身子转向我,就这样坚持了将近一个月,慢慢地她开始接受晚上继续由我搂着睡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