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写诗是一气呵成的还是反复斟酌修改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古代诗人在作诗的时候是一气呵成,还是反复斟酌修改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是两者兼而有之。诗人创作诗歌,追求的诗歌的质量,因为只有好的诗歌才能获得广泛的传唱,从而使得诗人扬名。所以诗歌的质量是排在第一位的,至于创作诗歌的过程是一气呵成还是反复斟酌对于大多数诗人来说并不重要。在历史上关于这两种作诗的方式,其实都有记载。

一气呵成作诗最为著名的案例恐怕当属三国时期才高八斗的曹植那首七步诗,这首诗恐怕也是三国最广为流传的一首诗歌了。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嫉恨曹植曾经与他争夺储君的位置,意欲置曹植于死地。于是便有了七步诗的故事,曹植在七步之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可谓是一气呵成的典范,毕竟在当时的局面与环境之下,曹植根本就没有斟酌与修改的时间与余地。

斟酌这个词其实与推敲是近义词,而推敲这个词的典故便来源于诗人。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最为繁盛的年代,在唐代众多的诗人之中就有一个流派被称为苦吟派,这一派的诗人就是以反复推敲诗歌之中的遣词造句而闻名的。推敲这个词的典故便是苦吟派代表贾岛,对于诗歌是”伸腿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的犹豫不定,沉吟难决。可见在古代作诗反复斟酌也是常态,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如王安石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选择也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

综上所述,古代诗人在作诗的时候其实一气呵成与反复斟酌都是有的,但从整体而言反复斟酌的诗歌应该更多一些。因为除了一些特定情况之外,诗人并不需要立刻就把诗歌公布与传唱,哪怕是即兴作诗写了一首很满意的诗歌,也难免会斟酌一二看看还有没有修改的余地,使得诗歌更上一层楼。所以总体而言应该是经过斟酌最终定稿的诗歌更多一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6
因为古人写的诗都是非常短的,所以他们非常注重一字一句表达出来的意思,因此要反复修改。
第2个回答  2022-08-05
肯定是反复斟酌的,因为古人本来就特别的严谨,他们需要注意格律,还有平仄以及一些字的含义。
第3个回答  2022-08-05
不同的人显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这和写诗人的个人能力是有关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