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是因为有周天子扫路吗?

如题所述

戏剧《苏秦合纵》

我们今天来谈谈战国时期一个著名的纵横家,那就是苏秦。他是东周洛阳人,早年师从于大名鼎鼎、神奇莫测的鬼谷子先生。他的人生并不顺利,有低谷时期,也有巅峰时期。也许大凡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如此吧,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外出游历多年,一事无成,遭到亲人讥笑

虽然苏秦拜大名鼎鼎的鬼谷子为师学习,但他此时并未悟透天机,所以,几年来在外游历,可以说是一事无成,没有哪个诸侯国的国君肯任用他。他非常狼狈地回到家,家里的哥哥、嫂嫂、弟弟、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咱周人的风俗,向来是治理祖宗基业,努力经商,赚取十分之二的利润。如今你却丢掉根本而去搬弄口舌,活该你倒霉!”

化耻辱为力量,再次苦读,参透大道天机

苏秦听着亲人们的耻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感到很惭愧,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再次发奋苦读。他把自己所有的书都拿出来,说:“一个读书人却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博取高位和荣耀,书读得再多又有何用?”他找出一本《阴符经》,刻苦攻读。这次真的是拼了,经常读书读到深夜,读着读着要睡觉,此时他就狠下心来,用一个锥子猛扎自己的大腿,鲜血直流,把自己痛醒,继续读书学习。所以,他也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锥刺股”。

读了一年,他渐渐参悟到如何揣摩国君的心思,于是他很自信,觉得凭自己的知识完全可以去游说诸侯。

纵横捭阖,兼任六国相国,成就人生辉煌

出山的第一站,他去游说周天子周显王,可天子身边的近臣都熟悉苏秦,都很轻视他,不肯相信他。所以,这条路走不通。【幸好没成功,为什么?此时的周天子只是个摆设,没有实力实权,比不上诸侯大国!这是天意呀,有时候不成功,反而是好事。】

第二站,苏秦来到秦国。此时秦孝公已死,商鞅被车裂、灭族,秦惠王说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好,也讨厌游说之士,就没有任用他。

第三站,苏秦来到赵国。赵王的弟弟奉阳君为相国,而奉阳君讨厌苏秦,所以苏秦得不到任用,只得另寻他途。【别灰心,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有真才实学,还怕没饭吃!】

第四站,苏秦来到燕国。过了一年多,苏秦才见到燕王。苏秦向燕王分析了天下大势,晓以利害,燕王采纳苏秦提出的合纵策略,赐给他很多车马和金帛,让他到赵国去游说。

第五站,杀个回马枪,来到赵国。这回可不一样了,讨厌自己的奉阳君已死,而且自己还是燕王的使者,时也命也!苏秦见到赵王,分析天下大势,劝说合纵的好处,赵王被他说动了,赐给他很多车子、黄金等,让他去拉拢其他诸侯国结盟。

发挥同学的作用——张仪。此时,秦国打败了魏国,正想向东方拓展。苏秦害怕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就故意激怒老同学张仪,让他投奔秦国掌权(张仪此时穷困潦倒,来赵国拜见苏秦,想谋个出路,苏秦故意慢待、奚落、侮辱他,却暗中派人资助他,张仪一气之下投奔秦国、得到秦王重用后才知道内情,心里也很感激苏秦,说只要苏秦在赵国掌权,他就不会攻打赵国)。此时我们看到的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搭台从而实现共赢,此前我们也看到了同学之间的嫉妒、残害,如李斯毒死韩非子,庞涓害残孙膑,详情可参见:《韩非子:法家重要代表人物,口吃,理论水平高,被同学李斯毒死》《战神三部曲:杀人立威明军法,同甘共苦感士卒,奇谋妙计战必胜》

第六站,苏秦来到韩国。韩王被苏秦的雄辩说服了,同意合纵。

第七站,苏秦来到魏国。经过一番利害得失的分析,魏王同意合纵。

第八站,苏秦来到齐国。经过苏秦的一番指点江山,齐王也同意合纵。

第九站,苏秦来到楚国。楚王也被他说服了,同意合纵。

至此,大功告成,六国联合,力量集中,苏秦被推举为合纵的纵约长,兼任六国的相国。

宛如国王,声威大震,扬眉吐气

苏秦北上去向赵王汇报战果,途经洛阳,随行的车马、各国护送的使者极多,好像就是国王出巡。周天子得到消息后,非常害怕,赶忙派人去给苏秦清扫要经过的道路,并派使者去郊外慰问苏秦。

回到家,苏秦的哥嫂妻弟们都斜着眼不敢正眼看他,都趴在地上,侍奉他吃饭。苏秦笑着问他嫂嫂:“你以前怎么对我那么傲慢,而现在却这么恭敬呢?”嫂嫂赶快弯着身子匍匐在地,脸贴着地面,回答:“那是因为小叔您现在是大官而且有钱啊!”这话倒也实在!苏秦于是感叹:“同样是我这样的人,富贵了亲人就害怕我,贫贱了就受到轻视,亲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一般人呢!假如当初我没受到侮辱、家有二顷良田(富二代),我还能像现在这样身佩六国相印吗?”于是,他把金银财宝分赠给亲朋好友、邻里乡亲。

苏秦回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武安君(联想:白起被秦国封为武安君)。苏秦把六国合纵的盟约送到秦国,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合纵破灭,苏秦之死

盛极而衰,六国合纵是因为六国利益而结盟,同样因为利益而瓦解。秦国派犀首欺骗齐国、魏国,一起攻打赵国。赵王责备苏秦,苏秦害怕,请求去燕国,说一定会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后,合纵随即瓦解。

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齐国趁燕国举办丧事之际,攻打燕国,夺取燕国十座城池。燕王问苏秦能否帮他取回被齐国侵占的城池,苏秦说愿意去齐国游说、要回这十座城池。

苏秦又发挥他的专长,一番巧舌如簧,把齐王弄得是自知理亏、自惭形秽,所以,齐国归还了燕国十座城池。

有人诽谤苏秦左右摇摆、反复无常、出卖国家,苏秦害怕,就赶快回到燕国,此时燕王不任用他。他见到燕王,经过一番说辩,官复原职,燕王更加优待他。

苏秦与燕王的母亲(已经去世的燕文侯的夫人)私通,燕王知道此事后,对苏秦更加优待。苏秦害怕被杀,就劝说燕王,让他到齐国去,这样燕国一定会受到重视。燕王同意。于是,苏秦假装得罪燕国而投奔齐国。

齐宣王让他担任客卿。不久,齐宣王去世,齐湣王即位。苏秦劝说齐湣王大办丧事、大建宫殿,借此来消耗齐国的国力,给燕国提供机会。后来,齐国的许多大臣和苏秦争宠,派人暗杀苏秦,苏秦受重伤。齐王派人去捉拿凶手,没有抓到。苏秦快要死的时候,对齐王说:“把我的尸体车裂,这样杀害我的凶手就会自动出现。”齐王照此办理,果然凶手自动出现,齐王就把这些凶手处死。

苏秦虽死,两个弟弟继承哥哥的职业

苏秦的两个弟弟苏代、苏厉看到哥哥靠着一张嘴如此风光得意,就也跟着学习纵横之术【生意不做了】。他二人在燕国、齐国都曾受到重用。后燕国派苏代联合诸侯合纵,有的参与,有的不参与,天下从此也推崇苏氏兄弟缔结的合纵盟约。苏氏二人都长寿而死,在诸侯间获得很高的声望。

司马迁对苏氏兄弟三人的评价还是不错的,他说:“他们兄弟三人的本领是擅长权变。苏秦起自民间,联合六国合纵,其智慧确有过人之处。我列出他的事迹,避免他独自受到不好的名声。”

苏秦在读书学习方面确实很下苦功,锥刺股,这种刻苦求学的精神值得学习!也正因为他如此用功,加上他之前在外游历的经验,才使他悟透诸侯国君的心理,掌握游说的方法技巧。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他这样的人不成功,还有谁能成功!苏秦作为一个读书人,游说六国国君,使六国合纵,自己成为纵约长,身配六国相印,出行又如国君,声势浩大,就是周天子也要给他打扫道路,赵王封他为武安君,金银财宝自然也是不在话下,这可以说是一个读书人的极大荣耀、巨大成功了!非常不容易。

苏秦说的很对,他前后都是同一个人,富贵的时候亲人都害怕他,贫贱的时候都轻视他,亲人之间都是如此,更何况一般人之间呢!这就是世道人心。同时,他的成功,给他的弟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让他们看到原来靠嘴皮子也能有官做、有钱花,这比做生意好多了,于是,他们也学哥哥去靠嘴皮子混饭吃,而且他们后来混的也很好,也是成功的。这是特殊的时代使然!

苏秦靠一张嘴,不仅能使六国自愿合纵结盟,还能替燕国从齐国要回十座城池,不费一兵一卒,而且齐王采用苏秦的计谋抓住了杀害苏秦的凶手,这都可以看出苏秦能言善辩、聪明才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