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渴的时候喝水,是大口喝还是慢慢喝更能解渴呢?

如题所述

仍有很多人盲目追求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固然不错,但成灾时,水,也可能是生命之祸。

还有很多人说,喝水不解渴。急不可耐咕咚咕咚往肚子里猛灌水甚至冷水,却发现除了增加跑厕所的次数,反而越喝越口渴。

很多人提倡,千万不要等到有渴感时再喝水,要按时按量多补充水。

关于喝水,我的原则一直没变。

三句话的喝水原则

微渴才喝水,小口喝;

避免非正常口渴;

喝水不解渴时,不能再依赖喝水。

有人会困惑:各有各的说法,到底该听谁的?我说,听你自己的。

按常理去判断就好了。水,当然是生命之源泉。但若喝之不当,水,也会成为生命之罪魁。比如一丘田,当然需要水的浇灌,才能生长稻谷。

但是,何时去浇灌?每次浇灌多少?不能由隔壁老王说了算。一定由这丘田所在的时空环境以及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季节、地域、日照、雨水、空气湿度、是河岸还是山坡、在山阴还是山阳、土壤质地、水沟情况......

不考虑上述因素,盲目去跟风隔壁老王每天浇灌八大桶水,在雨季或者排水沟不通畅等等情况下,是会把水稻浇死的。同样,人所在的区域和季节不同,体质也千差万别,喝水之法,怎能整齐划一?

而这样的常理,却被视而不见。太多的疾病,与水湿有关。而水湿的成因,胡乱多喝水就是重要的一个。

一天该喝多少水呢


总有人来问我给一个具体的量化,比如每天多少毫升,一次多少毫升。哪能有什么量化标准呢?身体真实的感受,才是我们养生治疗的指南,跟着身体的感觉走,我们自会知道何时该喝水,该喝什么样的水。

比如口不渴时,说明脾胃不缺水,此时无需刻意喝水。比如腹中冷时,不宜喝绿茶,以黑茶、红茶为宜。比如因大汗出或醉酒呕吐后,虽然口渴,但稍喝水就肚子胀,说明胃伤了,切不能因为想急补水分而猛然大喝水,否则,会更伤自己的脾胃。

不断有人在担心:阴虚脾又不好的人,不喝水补充津液,会不会阴虚加重呢?回答是:脾虚的人如果强硬喝水,津液是补不成,水饮、水毒倒是会更严重。因为脾胃太虚弱了,无力把喝进去的水运化成津液。

补津液和喝水是两码事

《黄帝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简单的说,就是说喝进去的水,要能被人体运化掉,才能变成津液,否则就是水湿,就是垃圾。而消化或者说气化水,需要极多的热量,比消化食物都辛苦的多,需要一个健强的脾胃。中医治病说的祛邪,就是一方面要通过汗吐下祛除体内的垃圾,一方面要减少体内垃圾的制造。

过多的食物,过多的水,对于人体而言,就是垃圾,就是病邪。头晕,痰多,鼻塞,脸肿,眼袋,湿疹,眠差,恶心,乏力,面黄,乳房松弛,肥胖,畏冷,便溏,月经淋漓不尽......这些症状都有可能冒出来几个,甚至形成囊肿、肌瘤类更严重的病。

我们提倡的喝水原则,是感觉微渴时,小口喝水,不渴不喝。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

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得胃气和则愈。

——《伤寒论》七十一条

伤寒论最初是刻在竹简上的,惜字如金。我们要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欲得饮水者”,才“少少与饮之”。那不想喝水时呢?自然是不与饮之。怎么可能是如今说的管你渴不渴,定时灌杯水。

后果会怎样?会“胃不和”,胃是人体的中轴,一旦“胃不和”,百病丛生。

正常情况下,身体会用“渴”向我们发出喝水的信号。但需特别注意的是,要避免非正常口渴,比如食过咸等,否则这类情况下喝水容易伤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3
很渴时候喝水是大口喝还是慢慢喝更能解渴呢?正常很多人都不听专业指导,很渴时候就大口大口饮水,这样会给我们身体器官食道以及胃部造成损伤,虽然我们很渴,我们需要慢慢喝,这样既不会影响我们器官,还可以补充我们人身体所需要的水分,所以说要慢慢喝,更能解渴,还能对身体有益。
第2个回答  2021-02-03
当然是慢慢的喝才能够解渴,因为如果大口喝水的话,只会伤害身体。
第3个回答  2021-02-03
慢慢喝,大口喝没有缓冲的过程就直接咽下去了,慢慢喝可以让水在嘴里停留一会,因此可以达到解渴的效果。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