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需要什么改革方案

如题所述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当前以浮动汇率和多元化储备货币为核心的牙买加体系的缺陷进一步暴露,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再次高涨。总的来看,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派认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很多缺陷,主张要抓住机遇进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另一派认为,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阶段还不存在能够颠覆或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主张维系现行体系;中国学者则提倡大力发挥人民币的作用。就我个人看来,尽管现存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很多缺陷,但从短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不会也不应发生根本的变革。
首先,国际体系的改革存在以下制约因素:1、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来看,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与经济霸权力量的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是分不开的,而现阶段尽管美国霸权在衰落,但欧洲、日本等最接近美国实力的力量也在衰落,所以不存在能对美国霸权构成挑战的势力,美元霸权仍将存在;2、成本因素阻碍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只有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收益大于改革的成本时,改革才会发生。对美国来说,维持现存货币体系利大于弊;对其他国家来说,一方面没有改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愿冒改革的风险,所以改革时机尚不成熟;
其次,目前仍未构建出可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当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回归“金本位制”,这一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无法避免金本位制的固有缺陷:全球经济增长是无限的,而任何事物资产充当货币本位(如黄金)都会因量的固定而稀缺,,无法维持世界经济不断上涨而对货币不断增加的需求,最终将走向崩溃;2、“调整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仿效原体系中的双挂钩制度,但将美元转换为多个国家的货币,及选出几种国家货币,让它们共同维持与黄金的比价,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可以选择盯住其中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这种想法貌似合理,既保留了固定汇率制的稳定又避免了美国一国承担汇率稳定的责任。实际上其可行性仍较低:首先,美国必然不愿失去美元的霸主地位,其次,它仍未能解决主权国家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缺陷。只要以主权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都难免“特里芬困境”,都会走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局,只是时间长短而已;3、建立超主权货币,IMF创设的特别提款权可以说是超主权货币的雏形用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不过作用不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指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实际上建立一个超主权货币至少在今后很长时间里
是不现实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是否存在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组织来发行这种“超主权国家货币”,从目前来看,发行特别提款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不具备这种公信力,因为在世界各国都拥有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这样一个超脱于各国利益至上的组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寄希望于有这个组织发行超主权货币是不可行的;4、完全的浮动汇率制。这一制度确实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首先,在这样的汇率制度下,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汇率上下波动幅度,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是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自由浮动;其次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帮助减缓外部冲击;再次,一国也不需要为了随时调整国际收支平衡而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但这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其次,汇率的自由浮动就给人们进行投机活动带来了可能;再次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当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都难以跨越两个“悖论”:一是三元悖论,即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与独立货币政策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只能选择其二;二是特里芬困境即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结算和主要储备货币的体系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也就是说目前所能涉及的国际货币体系总是存在缺陷,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代价,所以根本的是选择代价最小的方案。
总之,由于美国的霸权地位加上改革的成本过高以及目前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案,所以短期内在目前的国际体系下要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国际体系的缺陷如多边汇率体系的不稳定、汇率制度的不均衡、、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IMF的功能缺陷及缺乏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等将不断扩大,维护现有货币体系的成本将会越来越大,最终势必将走向改革。另外关于人民币国家化问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壮大为人民币国家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和硬通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信用保证,而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也需要人民币国际化。去年12月15日,人民币对卢布交易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挂牌上市,揭开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序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