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象鼻山云峰寺

如题所述

位于桂林象山南麓的云峰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座古寺据传起源于唐代的温灵庙遗址,明代时为纪念宋代的两位文人学者——方信儒和范成大,人们在此建起了“范方祠”。范成大于1173年担任静江(桂林)知府,他在桂林任职期间游历了山水洞穴,创作了广西第一部风物志《桂梅虞衡志》,并赞誉桂林山水为天下第一。方信儒则在宋嘉定七年在此地建了“云崖轩”,使之成为桂林文人交流的重要场所。


经过岁月的洗礼,现在的云峰寺是1979年改建的,采用了钢筋水泥结构,但保留了仿古风格。寺宇呈两层、三进布局,五开门设计,山墙弧形,朱红的梁和窗棂与碧绿的琉璃瓦相映成趣。寺内虽已非原貌,但仍能感受到古韵与现代的和谐共存。


象鼻山以其独特的形象,如饮玉河的象鼻,与周围的山水景观相映成趣,被誉为桂林山水的象征,日复一日,以其秀美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令人赞叹不已。


扩展资料

象鼻山又称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0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占地1.3万平方米。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构成,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临江汲水,因而得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