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通过什么的进化而进化?

如题所述

先说渐进式进化。渐进式进化是属于经典达尔文进化论,主要观点是:进化是渐进式的,是总在发生的,是渐变的。生存环境的改变是物种进化的源动力。其合理性是的确存在许多兼具两个物种特点的中间物种,不但有现存物种证据,也有化石证据。不足之处在下面。
间断式进化则是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出现而出现的,也叫现代进化论或新达尔文进化论。主要观点是:进化不是渐进的,是由有目的的基因突变造成的;进化具有方向性,不能通过基因的随机突变来实现;新物种的出现是突然的,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生存环境的改变是物种进化的源动力。
从分子遗传学观点看,DNA的变异有其固有的发生频率。上世纪70年代,有人针对经典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中性突变理论”,认为新物种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产物,而基因的突变是随机的,是无目的、无方向的,是中性的。中性突变的结果中,90%以上是致死的,突变改变了生物的遗传基因,致使绝大多数胚胎无法存活,在能够存活的少量胚胎中,又有多数是中性的,即由于遗传密码的重复性,基因虽然改变了,但所编码的蛋白质没有改变,或仍具有原有的功能,使该物种仍然能够存活并繁殖后代。即使某些遗传性状发生了变化,但并不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例如长毛变成短毛(或相反)、长尾变成短尾(或相反)、体表由红色变为黄色。。。等等,中性突变产生的是种的多样性,而不是新的科或属。只有不到1%的突变是正向的,即变得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或繁殖,这种突变才会产生新的物种,产生新的科或属。这个理论的关键点是:生物的进化是通过突变的随机试错发生的,错的淘汰,中性的继续生存,对的才产生新物种。进化的源动力是DNA的不定向随机突变。
上世纪后期,这个理论受到了挑战。经过对DNA变异位点产生频率的分析,如果只通过基因变异的随机试错来产生新的物种,根据现在仍然生存的和曾经生存过的生物种类计算,30多亿年的时间,要产生这么多的物种,时间远远不够用。因而提出,进化是有方向、有目的的,生物的进化过程是:较长时间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少,但由于生存环境的突然改变,生物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就会发生以适应新环境为目标的突变,因而,新物种是在1万年至5万年的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然后又会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稳定遗传,只增加多样性(即新的种),不增加新的科或属。例如眼睛的进化,就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按照基因突变频率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结果,以有视紫质(一种能够感光的物质,与维生素A结构有些相似)的细胞为出发,只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就可以进化出具有完善功能的单眼。再如翅膀的进化,昆虫、鸟类和蝙蝠都有翅膀,都能飞行,虽然翅膀的形式、结构各不相同,但都有相同的功能。这是一个典型的趋同进化的例子。如果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只靠随机试错式的突变,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当前日益占据优势的进化理论成为了间断跃进式进化论,即生物的进化基于基因突变;进化是有方向、有目的的;新物种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然出现,然后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稳定遗传;进化的目标是对新的生态环境的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是物种进化的源动力。
但目前间断进化论仍面临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例如,从生物进化的时间跨度看,生物的进化有越来越快的趋势。自35-36亿年前生命在地球上产生以来,用了20多亿年才进化为多细胞生物,再用了5-6亿年进化出复杂结构,到距今2亿年前进化出巨大的爬行动物,1亿年后,出现哺乳类动物。在巨大爬行动物灭绝后,哺乳动物的进化速度明显加快,蛤用了数千万年就成为地球的主宰。到灵长类动物出现时,进化进一步加快,只用了数百万年,就进化出具有高度智慧的人类。可见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植物界的进化也同样反映出这一点。
虽然科学家认为DNA突变的速率是固定的,但这是依照对现在的DNA的分析得出的。远古时代的生物DNA是否也是以同样的速率突变,却缺乏必要的证据。那么,按照现在的DNA突变速率来推断远古时代的生物进化速度,是否适用?
其次,间断式进化论只考虑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没有考虑食物种类与供给、生物链和整个生态圈对生物进化的影响。显而易见,这些因素对生物进化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总之,间断式进化与渐进式进化都有其合理之处,也都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解决和发展。
注:以上绝对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追问

请问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对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13
环境,大自然的变化
第2个回答  2014-08-13
时间
第3个回答  2014-08-13
环境追答

生物之所以一步步进化

是因为环境改变 他们必须要适应才能繁衍和生存

就只能进化改变 成为适应环境的生物 才能活下去

第4个回答  2014-08-13
环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