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浅谈

如题所述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与意义缺乏了解,就很难适应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也就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奉献社会、造福社会的人才。就此我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谈以下几点:
健康是人人追求的目标,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这就是说,健康的人不但身体机理没病,而且,心理素质要好,在社会上遵纪守法,没有不良行为,是身体、心理器质、社会道德上都健康的人。也可以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应该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外界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事实上,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在学生中,注意观察也不乏有存在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引导,那么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些学生遭受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了;每天一到学校就感到紧张、不自在,见到某些老师就感到害怕;一做作业就心烦,一考试就心慌;有严重的厌学情绪等等。这些学生必须借助别人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恢复健康状态,而最能够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人只有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待这类学生,我采取的措施是:情景创设、分析引导、家访、个别谈话、深入研究、成为朋友等方法来走进学生心里,疏缓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著名心理卫生学家艾森伯格曾指出:一旦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保证后,心理卫生在决定人们生活质量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注意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我有时是学生的老师,有时是学生的同学,有时是学生的学生。想方设法从多种角度给予学生帮助,有效的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保障学生个性发展。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卫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使其各项心理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即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又能充分利用开发各种社会资源,使自已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能在自主性的活动中充分满足自己的各种心理需求。相反,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出现障碍,则势必使其整个心理受到影响,从而使其活动效果受到干扰和限制,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留下终身遗憾,无法挽回。例如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到周一上午就会找各种理由不到校上课,真的是头疼?还是留恋星期天?还是作业没完成?其真正原因很难分辨。
实例说明,心理健康的维护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其它条件再优越如果心理素质不好,有时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良好性格的特征、积极生活的态度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德育实效性差的结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后,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学会了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处理德育工作的一些问题,收到了显著效果。所以我们要深入的观察、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反应。
三、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我想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做一个心灵美好,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人中人。不要让我们的分数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没学好,以后可以补上,但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弥补就难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我尽量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熟练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必须本身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还要具备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水平,能够在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引导学生去明辨是非,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这才是教书育人的关键。不仅要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去,而且还要为那些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与帮助。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运用道德形象和道德行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感化,在潜移默化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抓实、抓紧、抓好,相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一片新天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