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与仓储企业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主要从功能、作业流程,空进设计,作业自动化和省力化,设备使用方面进行对比。

  配送中心形成与发展研究

  一、对配送中心的理解存在差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配送中心”的词汇不断出现在各个领域,有一些国家已经用标准化方式给“配送中心”以明确的定义。但是多数领域还是根据各人的理解使用“配送中心”一词。即使在前些年,我国流通领域对国外研究比较多的内部杂志《国外物资管理》上面,在“配送中心”一词使用上,也有差异,同一期不同的文章上面,不同作者所讲的“配送中心”,有时候并不是指同一的事物。实际上“配送中心”的称谓,在国内外都还没有能够做到规范化。因此,搞清“配送中心”的含义,对于正确开展配送,正确进行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对于能够正确的交流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国内外对配送中心的说法大体例举如下:

  “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进行拣选、加工、储备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 (《物流用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现代物流学》);

  “配送中心是从供应者手中接受多种大量货物,进行倒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物流手册》);

  “是一种物流结点,他不以贮藏仓库的这种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发挥配送职能的流通仓库。也称作基地、据点或流通中心。”(日本《市场用语词典》);

  以上仅仅是一些带有权威性的书藉中对配送中心的定义性的提法,为了更全面的认识配送中心,这里再引述一些文章和书藉中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配送中心的一些描述:

  “专门从事配送工作的物流据点称配送中心” (《物流学及其应用》);

  “配送中心是直接与顾客相联系的末端据点。”(《国外物资管理》杂志文章《配送中心的设计》);

  “配送中心是典型的流通型仓库” (《国外物资管理》杂志文章《配送中心的设计》);

  “配送中心(仓库)是用以储存货物的场所。”,“配送中心(仓库)是货物从制造厂商至零售商之间的中间贮存据点,配送中心就是一个为集中和分散货物、着重于使货物迅速流转的仓库。”(《现代综合物流管理》);

  “根据不同经营者和不同的业务内容,配送中心还被称为流通中心、运输中心和货物贮场所等多种名称。”(《物流手册》);

  “在典型的物流系统中,离开生产线的产成品首先对暂时存放于某一地点,最后被运送到离市场较近的某处,这里就是配送中心”(《国外物资管理》杂志文章《配送中心计划管理》);

  配送中心“它的同义语有:物流中心、发送中心、物流终端、部件中心、存货点。尽管名称不同但其职能是完全相同的”(《国外物资管理》文章《配送中心的职能及目的》);

  “通常情况下,现代仓库实际上就是配送中心”(《物流技术》杂志文章《有关建立仓库和配送中心的办法》);

  “配送中心作为开展商品配送及相关业务的场所,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对商品的采购、进货、储存、分拣、加工和配送等业务过程进行科学、统一、规范的管理,使整个商品运动过程高效、协调、有序,从而减少损失,节省费用,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流技术》杂志文章《构建新的商品流通体系》);

  “配送中心是末端物流的基地”( 《国外物资管理》文章《浅议配送中心与配送》)。

  以上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不同学者对于配送中心的不同认识和描述,反映了在“效率优先”的市场经济的经济环境之中,人们主要追求的是由配送中心带来效率,而不过分拘泥于形式,这应该说是一种有益的现象。但是,概念的过分混乱和长期不能求同就会降低配送中心推广性和指导作用,也会使一个新的经济现象失去应有的理性,从而使发展受挫。所以,对于配送中心进行辨义,提出能够涵盖本质的定义,实际上是对配送中心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识,对于规范业态、指导发展是有益处的。

  二、从仓库到配送中心

  追溯历史,很多学者认为配送中心是在仓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仓库的功能,几千年都是作为保管物品的设施,我国近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仍把仓库解释成“储藏粮食和其他物资的建筑物”完全是一个静态的功能。有些专业词典多少作了些动态的解释,例如《中国物资管理词典》把仓库解释成:①专门集中贮存各种物资的建筑物和场所;②专门从事物资收发保管活动的单位和企业。从收、发两方面赋予了仓库一定的动态功能。但是,这些定义完全没有包含配送的本质内涵,所以,有不少学者把配送中心直接解释成仓库显然是不妥当的。

  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总量的逐渐扩大,仓库功能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分化。在我国,早在闻名于世的中华大运河进行自南向北的粮食漕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转运职能为主的仓库设施,明代出现了有别于传统的以储存、储备为主要功能的新型仓库,并且冠以所谓“转搬仓” 之名,其主要职能已经从“保管”转变为“转运”。在新中国建国以后,服务于计划经济的分配体制,我国出现了大量以衔接流通为职能的“中转仓库”。 中转仓库的进一步发展和这种仓库业务能力的增强,出现了相当规模、相当数量的“储运仓库”。

  在外国,仓库的专业分工,形成了仓库的两大类型,一类是以长期贮藏为主要功能的“保管仓库”,另一类是以货物的流转为主要功能的“流通仓库”。

  流通仓库以保管期短、货物出入库频度高为主要特征,这和我国的中转仓库有类似之处,这一功能与传统仓库相比,有很大区别。货物在流通仓库中处于经常运动的状态,停留时间较短,有较高的进出库频度。流通仓库的进一步发展,使仓库和联结仓库的流通渠道形成了一个整体,起到了对整个物流渠道的调节作用,为了和仓库进行区别,越来越多的人便称之为物流中心或流通中心。

  现代社会中产业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性和经济总量的空前庞大,作为生产过程的延续,决定了流通的复杂性及多样性。这种状况又决定了流通中心复杂性及多样性,流通中心各有侧重的职能,再加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自己的习惯用语和相互之间的用语不规范的缘故,也就决定了出现各种各样的叫法,如集运中心、配送中心、存货中心、物流据点、物流基地、物流团地等等。在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为了挖掘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潜力,物流过程出现了细分,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造就的普遍的买方市场环境,以服务来争夺用户的竞争的结果,企业出现了“营销重心下移”、“贴近顾客”的营销战略,贴近顾客一段的所谓“末端物流”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配送中心就是适应这种新的经济环境,在仓库不断进化和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创新的物流设施。

  三、物流结点中的配送中心

  要弄清什么是配送中心就需要明确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将配送中心与有相近概念的其他物流设施加以区分。从纵向来看,需要弄清物流结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层次关系;从横向来看需要区分配送中心、集配中心、流通仓库、仓库等不同功能的物流设施。许多物流学将物流网络划分成线路与结点两部分(结点在有些著作里又称接点),其相互交织连结,就成了物流网络。传统物流学还将物流过程划分为线上的运动及结点上的运动两种形式。

  物流结点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运输线上的结点,我国称之为“站”,例如,货站、车站、转运站、编组站等等。与英文的对照词汇是Terminal,与日语对照的外来语词汇是タ—ミナル。日本工业标准(JIS)的《物流用语》中提出两种类型的物流结点,一个是トラック·タ—ミナル(Truck Terminal),对应我国的用语是汽车转运站,另一是コンテナ·タ—ミナル(Container Terminal),对应我国的用语是集装箱中转站。工业标准中对这两种物流结点的解释分别是:

  “为对货物进行中转所建立的设施,这种设施可以同时停放两辆以上的汽车,这些汽车应是属于汽车运输行业的货车”;

  “集装箱海上运输和陆上运输连接点的设施或者是集装箱铁路运输和汽车运输连接点的设施”

  汽车中转站的主要业务内容,是汽车的到发和汽车运输货物的装卸、换载。在新型的配送系统没有建立起来之前,配送中心的有些作业便是在汽车中转站完成的。所以,以中转站为形态的物流结点和配送中心也是有渊源关系的。

  在配送中心脱离了转运站独立发展起来之后,转运站则向不同运输工具及不同规模运输的衔接方向发展。在国外,为了组织和衔接系统物流的联运方式,开始向综合转运站方向发展,出现了将汽车、铁路、水运甚至航空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集约为一体的大型复合转运站,这种综合转运站成了现代运输方式——联合运输和联合“门到门”运输的重要设施。

  第二种,是运输线上、运输线末端、运输线与搬运线衔接结点,搬运线上的结点,即仓库。是以库存的形式进行储备的物流设施。尽管不少发达国家仓库的职能在近代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一大部分仓库转化成不以储备为主要职能的流通仓库——进一步演变的流通中心。但是,在现代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一定经济规模的国家,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保证企业经营的正常开展,保证市场经营,以仓库为储备的形式仍是不可缺乏的,总还是有一大批仓库仍然会以储备、储存为主要职能。在我国,这种类型的仓库还有相当的数量。

  第三种,是物流网络中被称为物流业务团地的物流中心。和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物流结点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原来单一功能的仓库、站、场等物流设施都力求摆脱原有设施的局限性,出现了功能的扩展和延伸,例如,许多大城市之间和货运量的急剧增长,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城市之间的货运直达列车(例如集装箱直达班车),实际上将编组站、铁路货运站和公路货运站集约在一起,;又例如,随着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进步,过去分立的货站和仓库有可能集约在一起,这些新型的物流结点很难再以过去的车站或者仓库等称谓来覆盖,在物流科学中将这一类物流结点通称为物流中心。由于这一类中心存在着集约程度和功能的较大差异,正如前文所述,国外,物流中心称谓为并没有广泛地获得认同,同时,很多人将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混淆,不做明确的区分。在物流业务团地(物流中心)中,通常是物流业务设施和职能的集中地,集中设制中转站、汽车中转站、仓库、批发中心、信息情报中心及经营机构,有时甚至是商业市场和物流据点合一的场所。

  上述三种类型物流结点中,中转站、仓库尽管在设施及技术上有了很大变化,但在基本职能上并无太大的变化,而第三种类型的物流结点,即物流中心,却是以前所没有的,可以说是现代物流的独特产物。

  物流中心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实际上是许多种起物流职能的物流据点的总体称谓,我们所研究的配送中心,便是其中的一种。

  四、配送中心定位

  无论从现代物流学科建设方面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要求方面来讲,都需要对配送中心这种经济形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1、层次定位。配送中心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流通中心定位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汇集地,具有非常完善的功能;物流中心定位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设施,其涵盖面较流通中心为低,属于第二个层次的中心;配送中心如果具有商流职能,则属于流通中心的一种类型,如果只有物流职则属于物流中心的一个类型,可以被流通中心或物流中心所覆盖,属于第三个层次的中心。

  2、横向定位。从横向来看,和配送中心作用大体相当的物流设施有仓库、货栈、货运站等等。这些设施都可以处于末端物流的位置,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不同的是,配送中心是实行配送的专门设施,而其他设施可以实行取货、一般送货,而不是按照配送要求有完善组织和设备的专业化流通设施。

  3、纵向定位。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纵向的位置应该是:如果将物流过程按纵向顺序划分为物流准备过程首端物流过程、干线物流过程、末端物流过程,配送中心是处于末端物流过程的起点。他所处的位置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位置,因此,它不仅承担直接对用户服务的功能,而且根据用户的要求,起着指导全物流过程的作用。

  4、系统定位。在整个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在系统中的位置,是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水平。尤其是现代物流出现了利用集装方式在很多领域中实现了“门道门”的物流,将可以利用集装方式提高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物流对象做了很大的分流,所剩下的主要是多批量、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货物,这种类型的货物是传统物流系统难以提高物流效率的对象。在包含着配送中心的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对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包含了配送系统的大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是处于核心的位置。

  5、功能定位。配送中心的功能,是通过配货和送货完成资源的最终配置。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围绕配货和送货而确定的,例如有关的信息活动、交易活动、结算活动等等虽然也是配送中心不可缺的功能,但是他们必然服务和服从于配货和送货这两项主要的功能。

  五、结论

  如上所述,研究者认为,由于配送中心在我国将大量兴建,需要对这种经济形态进行明确和规范。这才有利于今后发展和管理。本研究者认为用以下定义描述配送中心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并且防止对配送中心的理解过于宽泛或者过于狭窄:
  配送中心是一种末端物流的结点设施,通过有效地组织配货和送货,使资源的最终端配置得以完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3
管好绿色逆向物流 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活动日趋频繁,其中的诸多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这些行为是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相违背的,因此,研究和探讨物流活动绿色化,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开始从事和研究物流,绿色物流得到不断发展;将绿色物流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这是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六大特征之一3。在我国,尽管绿色物流逐渐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并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只停留在观念上,既没有系统化,更没有工程化;很显然,和国外的情况相比,我国的绿色物流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发展我国绿色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1 绿色逆向物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所谓逆向物流是指在企业物流过程中,由于某些物品失去了明显的使用价值(如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消费后的产品、包装材料等)或消费者期望产品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失去了效用或已被淘汰,将作为废弃物抛弃,但在这些物品中还存在可以再利用的潜在使用价值,企业为这部分物品设计一个回收系统,使具有再利用价值的物品回到正规的企业物流活动中来。这个回收系统就是逆向物流系统,而系统中的物流就是逆向物流5。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10。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绿色物流包括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中所有绿色物流活动。 逆向物流的存在取代了传统物料的单向运作模式,有利于减少不适当物流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因焚烧、填埋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处理废旧物品的成本,改善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绩效,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绿色逆向物流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节约和利用资源与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2 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2.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战略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强调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经济的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形态6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所面对的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严重问题,而物流业的发展必定会耗用大量的资源、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废物和噪音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物流企业一开始就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和管理,把“可持续发展”做为企业的最大利益原则加以对待9。物流绿色化是21世纪物流管理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2.2.1 废弃物最小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废弃物管理通常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剩余物进行最小化,有两个途径可实现废物的最小化4:①从废物生成上预防废物的产生;②对已有废物实行“变废为宝”。其具体方法为减少废物数量(Reduce)、废物再利用(Reuse)、废物循环(Recycle)、废物回收(Recover)(将以上方法简称为4Rs)。 4Rs能够减少要处置的废物数量,相互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层次,这种逻辑层次揭示四种方法之间优先顺序4。如图1所示。 在通常情况下,减少使用资源产生的废物是最好的方法,力争在第一地点不要产生废物。如果废物已经产生,必须想尽办法充分挖掘其内涵的用途,如果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再利用。如果不可行,则回收这些废物。最后,从不能减少、再利用和循环的废物中回收能源。这就实现了“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的目标,为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奠定基础。同时,在工业生产中实现物质、能量的生态均衡必然成为我国工业制造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2.2 管好逆向物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逆向物流所包含的各种活动中,管理客户退回的商品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对流通领域的逆向物流管理,可采用如下措施:①在商品流通中尽量减少商品的回流量8;②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再循环物流系统。具体分析如下。 逆向物流的管理首先要从阻止商品回流(即退货)的发生入手,因为有些商品类型(见表1、表2)的回流是可以避免(或最小化)的,只须物流企业从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要求每一个员工。表1和表2分别列出终端消费者和零售商退货的原因。其次要树立面向拆卸的设计理念8,即在产品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如何使回流产品的持续处理更容易,以便于产品的翻新、再制造或原料的回收。 另外,由于大量生产、流通和大量消费,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一些废弃物处理困难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环境的恶化。因此,物流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的其它节点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最终建立起包括生产商、制造商、批发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生产→流通→消费→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如图2所示)。这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2.3逆向物流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逆向物流活动绿色化,可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问题:①废旧物品的绿色回收;②对回收品的绿色处理。具体来说,废旧物品的回收本身就是一种绿色活动,可以设想,全球若只有正向物流这一单向运作模式,那么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物质,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的生活拉圾,不要多长时间就会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不可想象的。 对回收物品绿色处理方式的划分,可以借助Thierry1在1995年提出的观点:直接再利用(direct reuse);修理(repair);再生(recycling);再制造(remanufacturing)。简称为4rs 4rs能够减少要处置的废旧物品数量,降低企业处理废旧物品的成本,减少因焚烧、填埋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绿色处理方法、应用举例及层次关系5如表3所示。 在通常情况下,使回收物流绿色化的最优途径是再利用和再制造。这种再利用和再制造通过循环重复利用物料,充分回收有用的自然资源,减少对废旧物品的处理成本,产生具大的经济效益。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的效益就是因废物数量的减少,而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使生态平衡。这就实现了“使生态环境持续利用”的目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3 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企业的作为 绿色逆向物流的主体主要是专业物流企业。因此,开展绿色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整个物流活动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绿色物流的具体实施。具体来说,企业实现逆向物流绿色化,应重点解决两个难点,一是物品的回收,二是对回收品的处理。对于物品的回收,建议建立合理、优化的回收模式:企业内回收模式和企业外回收模式。从图2所示的“再循环物流系统”结构图可知,对供应商、生产商等企业在生产加工环节中出现的废次品、边角废料以及仓储运输环节中出现的损货,通过企业内回收模式进行回收,使之再资源化。对终端客户和零售商的退货,批发零售商的包装材料,消费者群体产生的有价值的生活垃圾及废旧物,可通过企业外回收模式进行回收。对一些耐用消费品可通过“以旧换新”的绿色营销模式来实现企业外回收,如家用电器、电脑、手机、高压锅等消费品。同时企业可通过在各大城市建立维修、回收两者兼有的废旧物回收中心,以方便废旧物资源的回收利用,也大大缓解废旧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对回收物品的处理,总的原则是循环再利用,充分挖掘废旧物内涵的用途,不能用的也要回收其能源。具体来说,先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处理;能利用的充分利用,对只需要进行简单维修就能使用而不影响质量的产品,通过简单处理就直接进入销售市场;对生产制造商产生的边角废料,批发零售商剩下的包装材料,用户群所产生的有价值的生活垃圾,均可运送到供应商或第三方生产商,使之再资源化。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要建立回收废物处理系统,需要有大量的投资,因此,企业可考虑将其承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做,或者和其它企业联手来做。 3.2 政府的作为 政府应发挥绿色物流的导向作用,积极扶持绿色物流,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要点是在交通运输方面,政府在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应加大对物流污染源、交通量、交通流的控制和管理。严格实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订《废弃物处理预收费法》等法律;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物流活动,如对公路运输提价;在税收、贷款方面对实施绿色物流的企业进行倾斜;建立专门的绿色物流管理监督机构;倡导建设绿色物流园区,特别是城市中心物流园区,等等。在包装方面,政府应尽力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并制订一些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的包装行为,如只要包装容器生产商达到一定的回收再利用水平就可申请免除包装废弃物的税收;因此包装企业应尽量使用易回收的纸材料。建议企业在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上,应坚持的原则是:包装原材料或容器必须不危害人体的健康;尽量少用废弃后难降解的包装材料;尽量缩小包装体积;包装容器内空间体积不应超过产品体积的20%等。在流通加工方面,政府可通过建设物流园区,使物流企业集中运作,这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3.3消费者的作为 消费者不仅是绿色逆向物流的倡导者,而且是绿色逆向物流的督导者。首先消费者要树立绿色逆向物流的理念;全国13亿人口,人人都是消费者,如果人人都了解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持续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人都有环保意识,搞好绿色物流将指日可待。其次要倡导绿色逆向物流的行为;有了思就有想,当人们认识到资源和环境是如此重要时,为了下一代的生存与发展,人们不仅要求本身要实行绿色消费,而且要通过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再次要倡导绿色逆向物流的行动;消费者对正确处理消费后的废弃物尤其重要,具体要求是在处理垃圾时分类处理,如有些城市的垃圾桶分可回收、不可回收两部分;尽量消费简易包装的产品;尽量使用“菜篮子”来替代塑料袋;对家中的废旧家电、电脑等耐用品通过“以旧换新”的途径处理,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