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明朝能打败蒙古铁骑???

为啥明朝能打败蒙古铁骑?当年蒙古人不是几乎无敌了么?而且元朝的汉人地位低下,连铁器都有限,咋就能把蒙古骑兵赶回蒙古去?靠得是什么样的兵种?基本而不战术是啥??

蒙古骑兵13世纪天下无敌的原因不是因为“铁”骑,而是因为“轻”骑。蒙古人充分发挥了骑兵的威力,自带补给,迂回包抄、断粮袭扰,对步兵骑射,从而达到歼灭的战术目的。蒙古在骑兵战术上很少与敌人硬拼。

孙子兵法强调后勤的根本性。对敌对自己,后勤都是根本。蒙古人成功在于后勤,输也输在后勤。

所以,到了元末明初,你提的问题就很好回答了:

1、元末党争内战化(主因)

1355年,张士诚在高邮之战大破元军“中央军”主力40余万,元军主力损失过半,丧失对战场的主动权。各地军阀崛起,元庭内部各派开始拉拢各地军阀,太子与元顺帝的矛盾开始演化成元军内部军阀军事斗争。是不是很眼熟?好像在西晋末年发生过。人类的劣根性。。。

元军主力以西域、漠北地区的蒙古人、色目人为主。高邮之战后,各地军阀部队实际上就不那么“纯种”了,是大量蒙古人、色目人、汉人混杂的军队,战斗力大大不如成建制的“蒙古铁骑”,无法执行他们先祖那些“无敌”的战术。

在起义军在江南对峙的时候,元庭的军阀们在干嘛?

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平定中原红巾军后,认为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足为患,于是挥师北上,参与宫廷党争事件,与另一派军阀孛罗帖木儿争混战。

1363年,孛罗帖木儿与王保保争夺山西和河北地。

1364年,孛罗帖木儿被皇太子削官,便为顺帝外援,发兵攻大都。皇太子与王保保攻大同,他率兵至京师,为顺帝命为中书右丞相,节制天下军马,沙汰宦官,减省钱粮,禁西番僧人佛事。

1364年,孛罗贴木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太子流亡到王保保的属地太原

1365年,皇太子领军进攻京师,孛罗贴木儿战败,被元顺帝密遣人刺杀。父子和解,王保保出任左丞相。

1366年,王保保才南下河南,准备讨伐朱元璋。此时徐达已在江淮驻军。

同年,王保保因军队管辖问题与关中四军阀李思齐、张良弼(思道)、孔兴、脱列伯发生火并。四军阀于1367年结成反王保保联盟。同年十月,王保保被削夺官职,撤回山西。

此时朱元璋的时间表呢?

1364年,吞并陈友谅势力。1367年,消灭张士诚、方国珍。同年十月北伐。

两者时间点终于汇聚在一起了。关中四军阀及王保保的弟弟一盘散沙。很快被各个击破。王保保坐看大都被围而不救,元顺帝北逃。

2、明军自上而下的完善

军队制度上,朱元璋在起兵之初就建立了完善的军队制度。从步兵到骑兵、火器部队,整编大大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将领上,徐达长于谋略,谋定而后动,常遇春冲锋陷阵,长于恶战大仗,刘伯温又是千古谋略奇才。将领保证了军队的作战方向没问题。

3、正确可执行的北伐路线

当时乘着中原军阀混战,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后立即北伐,各军阀都措手不及。

北伐军分两路:主力沿大运河攻占山东,迂回河南。另一路沿洛阳攻打长安。剪除大都的两大侧翼,保证北伐军两翼安全。进而进军河北、大都。最后攻打山西、陕西,消灭王保保主力。事实证明,迂回战术、稳扎稳打很成功。

4、统治区域力量对比变化

中原地区军阀长期混战,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破坏都非常严重。1367年,朱元璋已控制全国一半的人口,元朝控制下的中原地区人口只有朱元璋控制区的一半。同时,朱元璋早在1360年就开始屯田,积累大量军用物资,达成北伐的基础条件,把元庭一波带走。

5、多兵种协同及火器的应用

前面提到的,火器的应用使得攻城速度大大提升,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多兵种协同编制消除了元军骑兵在平原上的优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主观原因:蒙元的民族政策,他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80多的汉族人口摆在真个民族政策的最底层,加以压迫。 有句俗话说的好:官逼民反。得不到老百姓支持的政权,那是必然不能长久的。

客观原因:元末的时候,黄河连年发水决口的天灾,使得本来就不重视水利工程的马上政权元朝更加的动荡,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发生。
在有也就是楼主所说的,当年蒙古铁骑横行天下几乎无敌, 既然楼主都说了,那是当年的事情。蒙古军队自灭南宋之后(1279年),军队就不在大规模作战了,军队的素质自然也在慢慢下降,蒙古王公也不在重视军队的建设,而只注重享乐,维系国家机器的军队得不到重视,当然到了元末的时候发挥不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作用了。

元末起义的农民军战斗力也是不弱的,其中还涌现了不少名将,比如说徐达,常遇春,蓝玉,等等。所以在爆发农民起义之后的不到二十年间,就把貌似强大元帝国给推翻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0
明朝早期,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装备也很先进。特别是在朱棣在位时期,大量的火器被军队运用,这个运用火器作战的军队被称为神机营。是当时步兵的主力营之一。到了明朝中后期,统治腐朽,大部分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但还是有几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存在。主要是在北方边关和沿海地区。有名的有戚继光的戚家军,辽东李成梁的辽东铁骑等等。其中辽东铁骑战斗力及其强悍,他们标准配备为“三眼神铳”(类似于现在的左轮枪,还皆铁榔头使用),在征服蒙古土蛮部和万历朝鲜之役中战无不胜,还多次平定女真、蒙古叛乱,女真叛乱首领王杲和努尔哈赤的父、祖皆死于辽东精骑刀下。后来最有战斗力的要数孙承宗、袁崇焕组建的关宁铁骑。这军队类似辽东铁骑,装备一流,还是单人双坐骑的。这支军队后来最终到了吴三桂手里。由他带着镇守山海关,硬是没让满人进入中原半步。只是这种军队不多,用来防了外贼,内部搞镇压的就没人了。再加农民义军实在太多,所以明朝就在李自成手里灭了。 而努尔哈赤据史料记载只有与袁崇焕一战由于武器装备落后而战败(一战而死),其余全是胜仗。即使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只是十有九胜,怎么强的统帅,没有办法啊。
但有一点:明军和后金(不是努尔哈赤统领的)的战争中,其实大多数战役是明军胜利的。
第3个回答  2009-07-03
明朝并没有真正打败蒙古铁骑啊,北元势力集中在漠北,明多次远征也没有取得大的成果。蒙古人是败在自己的内部混乱、自己的贪逸安乐。而且由于没有融入中华文明的汉文化,维持着自己的民族等级政策,所以无法在中原汉民族为主的地区长期立足,但是被赶回漠北后,重新积聚起力量,始终明朝一代,北部西部的边患一直没有彻底消除。
起义者赶走中原的蒙古势力,主要是依靠人民武装的力量,然后分割包围、断绝粮草,使少数蒙古人驻军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中。这是战术。
加上多年民族压迫带来的仇恨成为反抗的精神动力,所以也有思想武器。古代的武器装备很容易生产制造,也容易补充,所以在装备上是可以逐渐成熟的。
第4个回答  2009-07-03
蒙元铁骑之所以能横扫欧亚,除了依靠超越时代的作战方式以外,蒙古人本身的彪悍也是主要原因,这些从白山黑水中走出来的蒙古人日日以骑射为生,战斗的意识实际上已经融入他的身体里了,但是在它入主中原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天下太平了,生活安逸了,刀剑入库了,迅速的腐化和满清的八旗性质其实是一致的。所以,当元被明赶出长城之后,其战斗力能够迅速恢复过来,并屡屡反攻。但此时的明朝已经不是当初的南宋小朝廷可比,拥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及大批身经百战的士兵和将军,因此北元在与明军的战斗中仍然会节节败退。但即使是这样,朱元璋还是不得不把他的几个儿子派到各个边境当藩王防范异族。可见蒙古在被逼回北寒之地后,战斗力恢复速度之快。

当时明朝有识之士就曾经说过:说将来明朝的威胁仍然是来自北方的蒙古人。结果到明英宗的时候就不幸应验,他率军亲征的土木堡之战成了笑话,本人也被蒙古人掳走。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