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中运用大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效果?

虽说是“大量”,但不会影响剧情发展,而且准备埋进几个线索。整篇文章朴实素雅,开头与最后的唯美景物呼应,以及剧情中一直在同步的景物,想问问这么写:
1.这么写会不会脱离小说范畴,属于散文了?
2.会给小说增添唯美素净的感觉么?
3.有什么缺点?会影响整体叙事的效果吗?(叙事其实也乱中有序)

不同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不同,不同景物表达的思想亦不同。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某种氛围,烘托人物心境,所谓情景交融,为文章发展设伏;物品类的描写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或以物比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0
首先大量的景物描写能够渲染的气氛的作用 同时让小说显得更加唯美 增加阅读趣味,至于景物描写的篇幅的话 取决于小说的情节 假如说小说这一情节在整部小说中 占主线位置 比较重要 可以稍微增加篇幅 反之则减 要是一味的景物描写 会显得很拖坠 让读者觉得不耐烦 甚至于显得有些做作 这些需要自己把握 自己写完读读感觉 纯手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20
渲染气氛等等等等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例如:《祝福》一文开头关于景物的描写。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边城》一文开头。《边城》一文中间:“月光极其柔和----------”
  三、展示人物性格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又如:《荷花淀》开头。
  四、暗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荷花淀》:“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了一幅恬淡朦胧的荷塘月色图,实际上寄托了朱先生的情感。
  六,深化作品主题,
  例如:《祝福》结尾。
第4个回答  2014-01-20
请你详细解释下你所谓的“大量”的程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