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泳池游泳时怎么才能潜到水底游?

如题所述

1、准备:入水前,做几次深呼吸,然后深吸一口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血液和肺中的含氧量,延长潜水时间);

2、入水动作:
(1)水中下潜:低头含胸,下巴靠近胸部,平伸双臂夹头——由双臂和头引导身体斜向下方入水(约45度左右)——头入水后,双臂向后大划臂推水,双下肢随着躯干入水自然上浮,身体形成流线形,完成下潜入水。

(2)岸上跳入:基本入水姿势与上相同,但跳水的要领比较复杂,此处略去。

3、行进:入水后,始终保持身体流线形(头不能上抬,始终低头收下巴,身体不能弯曲,体会身体像一根枯木一样在水中滑动的感觉),使用(1)大划臂蛙泳腿(2)自由泳腿(3)蝶泳腿前进均可。

拓展资料

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另外女同学月经期间均不宜游泳。

在入水之前最好先体验一下水温,如果有过冷或者过热的水温时尽量不要急于下水。池水的水温对血液循环、心脏、血压、呼吸、新陈代谢、人体皮肤、肌肉都有影响。

下水前要先在岸上做准备活动,热身10到15分钟,活动关节以及各部位肌肉。否则突然进行较剧烈的活动,容易使肌肉受伤或发生其他意外。可采用高抬腿、蹲下起立等四肢运动。

皮肤对寒冷刺激一般有三个反应期。第一期:入水后,受冷的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肤色呈苍白。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

第三期: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这是夏游的禁忌期,应及时出水。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7

1、在下潜之前,身体首先要水平漂浮在水面上。

2、开始下潜的时候,双手,手臂朝向池底,也就是两条胳膊要垂直于水面,躬身下潜的时候手的位置要保持位置不变。

3、收腹躬身,在保持手臂不动的情况下做类似于前滚翻的动作,屁股向前移,向上翘起。

4、大腿伸直,此时腿部是露在水面上的,把腿伸直,靠露在水面上下半身的重量把自己给压入水中。

这个时候身体就会成为一条直线,垂直于水面了,真个身体基本也就会全部没入水中了,然后双手再做一次向上的划水动作,划水之后,就可以潜入三米,或五米深的泳池底部了。

如果只是两米多深的池子的话,也根本不用划水,一个弓身的动作,光凭腿部在空中的重量就能把自己给压到池底。这个时候放平身体,在泳池底部潜水平泳也好,掉头上浮也好就随意了。

潜泳技巧:

1、身体姿势

蛙式潜泳要求躯干和头始终保持水平,但是两臂开始划水时要稍低头,以防止身体上潜泳浮。

2、腿部动作

潜泳的腿部动作和蛙泳腿的动作只有很小的差别,即收腿时屈髋较小,腿向两侧分开的角度小。

3、臂部动作

划水动作:潜泳的划水动作和蝶泳划水相似,只是两手掌之间的距离稍大一点,并且手掌转动的方向没有多大的变化,几乎完全垂直于水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14

穿戴好泳衣、泳帽、泳镜,选择不超过心脏部位的浅水区域,先做深呼吸,然后整个人都蹲入水中,觉得需要呼吸后浮出水面。逐渐的适应潜水环境后就可以提高憋气时间。练习期间,时间不宜过久,每练习二十分钟左右,需要休息十分钟,在水中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小时,长期坚持可以有效的提高潜水时间。

水中下潜:低头含胸,下巴靠近胸部,平伸双臂夹头——由双臂和头引导身体斜向下方入水(约45度左右)——头入水后双臂向后大划臂推水,双下肢随着躯干入水自然上浮,身体形成流线形,完成下潜入水。

去游泳池游泳要带的物品

1、游泳衣裤:需要注意游泳肯定需要自备游泳衣裤,因为衣裤不合身的时候就会增加身体的负重和阻力,从而影响游泳的动作。

2、游泳帽:用户戴游泳帽可以预防头发掉落,从而使得池水不干净,而且在游动的时候不会被头发纠缠到。一旦有了泳帽之后,阻力也是会变小的。泳帽颜色鲜艳,一旦发生危险,救生员可以及时发现。泳帽还能避免头发与池水的过多接触,因为池水里有漂液会伤害到头发。

3、游泳眼镜:需要注意游泳池中的水有细菌,所以需要戴着眼镜,避免诱发眼疾。

4、耳塞:游泳的时候,耳朵会进入水分,会影响听力。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游泳人民网-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去游泳馆游泳要注意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主要是水感,潜水时,应该能感觉头及上身躯干相比腿的位置要下沉大约15度,其实只是感觉,实际上,只有这时候,外人看你才是在潜泳。
为了随时掌握位置,最好带泳镜;但是也得注意,带一般的泳镜,只准下潜一米,再深,有可能因为泳镜破裂伤害眼睛。
上潜时应该形成手臂最先探出水面的习惯,这样在野外可以避免很多伤害,在泳池也能避免头直接撞倒其他人造成自身伤害。
一种水感的练习法:把肺里气体全部呼出去,全身不动,身体会自然地下沉到水底。当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1、准备:入水前,做几次深呼吸,然后深吸一口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血液和肺中的含氧量,延长潜水时间);
2、入水动作:
(1)水中下潜:低头含胸,下巴靠近胸部,平伸双臂夹头——由双臂和头引导身体斜向下方入水(约45度左右)——头入水后,双臂向后大划臂推水,双下肢随着躯干入水自然上浮,身体形成流线形,完成下潜入水。
(2)岸上跳入:基本入水姿势与上相同,但跳水的要领比较复杂,此处略去。
3、行进:入水后,始终保持身体流线形(头不能上抬,始终低头收下巴,身体不能弯曲,体会身体像一根枯木一样在水中滑动的感觉),使用(1)大划臂蛙泳腿(2)自由泳腿(3)蝶泳腿前进均可。
注意:(1)为了克服水的浮力,游进时,要体会下坡游的感觉。(2)游进过程中,保持身体流线形,充分利用每一划的惯性,直到惯性即将消失才开始做下一个动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