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忏悔?

如果要在家里做忏悔,一般性的忏悔或违反戒律等具体忏悔,有没有专门的忏悔文,请各位学佛的师兄指教,末学感激不尽
末学早已不学英语了,拜托
说中文好吗?台兄。

如何忏悔

有生死就有轮回,在我们无法计算的轮回中,自己造作了无数的恶业。龙树菩萨云:一切痛苦皆由恶因而来,一切安乐皆由善因而来。因为这些数不清的身语意三恶业,阻止了纯净的菩提心从心底生起,我们要求得解脱的道路就会障碍重重。忏悔——是此时此刻唯一的办法。

忏悔有理忏与事忏。佛教讲“一切唯心造”,一念善则善,一念恶即恶。理忏的道理就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心空则罪消。但此理过于高妙,没有特别的佛教修养功夫和深厚的慧根及善根不能得。佛教通常所说的忏悔是事忏。事忏乃是按一定的修忏法以忏除罪业(心、事两方面)的佛教活动。汉地通行的忏法有两类:一类是集诸经法义,忏悔罪过;一类是依天台教义,修习止观的行法。

据佛教史载,最早的忏法是刘宋时代出现的药师行事。《药师忏》是一种专为消灾延寿的法事。现在所通行的《梁皇宝忏》是梁武帝萧衍根据大乘佛教的经义,召集京邑大德法师,专为讨论僧人是否应实行断肉制而定出。佛教原实行禁食“荤”制。“荤”是专指大蒜、葱这类气味浓烈、富于刺激的食物,“荤”与“肉”是两种概念。印度佛教实行乞食制,而印度的素菜类种植也比较贫乏,僧人沿户行乞,所食物品随人施舍而定,只要不是亲眼见到被杀,或专为“我”而杀的肉类,僧人乞得皆可食。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行乞制度逐渐改变,且汉地特产丰富,有条件实行断食肉制。提倡吃素,更能体现佛教的慈悲利生精神。所以,僧人素食,经梁武帝的提倡,自然被佛教界接受而在汉地流行,并成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至于所谓梁武帝为度王后堕于蟒身之苦,令宝志禅师等纂辑《梁皇忏》,则是宋以后出现的民间传说。除《梁皇忏》外,现在比较通行的还有《万佛名忏》和《慈悲水忏法》也属同一类忏悔法。

修习止观的忏法创始于智顗大师,该法有比较严谨的组织程序,总有十条:一、严净道场;二、沐浴净身;三、以三业(身、口、意)供养;四、奉请三宝;五、赞叹三宝;六、礼拜;七、忏悔;八、行道旋绕;九、诵经;十、坐禅正观实相(诸法之究竟)。后世天台宗学者依循这个组织形式,编制了多种忏法,如《往生净土忏愿仪》、《大悲忏法》、《地藏忏法》等。这类忏法的本旨是借礼赞行忏以安定身心,通过诵经、坐禅正观诸法实要(究竟),如是周而复始的修行,以期悟入佛道,证得圣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6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众生恶造业皆是由于迷惑颠倒,远离真如本心而造成的。忏悔应忏悔随顺迷惑颠倒的心,远离因为迷惑而起诸恶业。
有忏还要有愿,没有改正错误,趋佛正觉的愿力,这个忏悔也是不圆满的。
罪从心起将心忏不是说心里忏悔就可以的,是要通过严谨持戒,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来消除邪知邪见的妄想心。人心总是变化的,不能在心里忏悔忏悔就能行的,要以实际行动来去改正,去戒除。
你可以常读《普贤行愿品》,其中有忏有愿。同时不断持戒修行,这是忏悔的正确佛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8
谛深大师开示:什么是忏悔!
凡夫所谓的“忏悔”是对-----已过、未成或未达到预期目的的事情(含罪恶),明白未成之处、失败之根或成功之理后,由妄心演绎的行为修正心理!
凡夫“忏悔”中的“忏”是弄明白的意思;“悔”是对“不再”之事知之无用,但可对未来之事免重蹈覆辙之心理反映。凡夫的忏悔实际是诸业相缠的因缘连接!
何谓佛门忏悔?简言之“忏”为明为悟;“悔”为舍为放。
忏悔乃三大修行“段分”之缘起,为入菩提道之首要。修行由缘起至寂灭有三段次:1、忏悔;2、发愿;3、涅槃成道。
正分忏悔共上中下三品:1、戒赢忏;2、慈悲忏;3、罪孽忏。
上品之忏为明或悟;中品之忏为悲障;下品之忏为未能成业,过而知之;
上品之悔为明痴知舍;中品之悔为知罪发意令蹈轨者不再;下品之悔为未成之事求之再成之初心。
上品忏悔乃修行成就之缘起,悟后顿生放下障碍求成菩提之定!自此严净毗尼,步入正道!
中品忏悔乃佛种留处,菩萨发心,虽未脱轮转,但步步上进,为上品忏悔之生处!
下品忏悔乃依妄求,知事不成,再求成者。其多为罪孽所加或福报垢染,多为试试看或补益!为凡夫与佛门的结合转处。
欲脱离苦海之者,当忏悔为先,切莫狂为。【此谛深师佛历4月15于燃灯精舍为异道亲缘说善,并延香留文以露十方。】弟子智安敬传2009-5-11
第3个回答  2019-03-06
忏悔:是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决心悔改。
有多种忏悔法:
1、忏悔者应向受害人当面低头认错,请求原谅。
2、无法面对受害人或者不是对人犯下的错误罪过,应用自己良心作证忏悔。
3、去寺院或庙宇教堂跪在佛菩萨或神像前发誓忏悔。
忏悔,
chànhuǐ
〖confess;repent;bepenitent〗佛教语。梵文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年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形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决心悔改。
第4个回答  2009-07-30
有口无心是佛教界常见之现象,只想忏悔但不知问题在哪里,而自己常常承受著痛苦,此一病态现象主因在于不自觉之业习作怪。

其实显密的忏悔原理一样,唯在方法之方便不同,显教多是忏仪及理教,密教则多是观修密仪。密教之实修方法之所以较快速,是因为其方法能引导行者深入内心世界,察觉自己之问题所在,然后住入空性观修中,直接从深层心中直淡化执见,引出业习而后忏除改造之。

依阿闍梨指导实修密法,勤用功,程度够就有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