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中藕香榭是谁的居所?

大观园中藕香榭是个什么秘密所在?
黛玉指池中黑影与湘云看道:“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到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湘云笑道:“可是又见鬼了!我是不怕鬼的,等我打他一下。”因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激荡,散而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的一声,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黛玉笑道:“原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湘云笑道:“正是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
为什么“白鹤”“直往藕香榭”?为什么黛玉说“原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

惜春
惜春居住的地方叫做蓼风轩,包括藕香榭和暖香坞两处。藕香榭是个有竹桥、凉亭、桂花的精致水景建筑,上边有黑漆嵌蚌的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芙蓉已谢而菱藕已经熟透,正是深秋美景,说明这里适于深秋燕坐。但这并非是惜春真正的居所,她实际是住在藕香榭旁的暖香坞。根据书中的描写,要在过了藕香榭后,穿入一条夹道,进入过街门,门楼上里外皆嵌石头匾。向外的匾上凿着“穿云” ,向里的凿着“度月” 二字。正门向南,游廊过去,正是惜春的卧房。“打起猩红毡帘,已觉温香拂脸” 。书中曾借贾母之口说明惜春的住宅尤其适于冬居,“你四妹妹那里暖和” 。暖香坞在重重围墙内,冬天适于避风。想来,院子里的花木应该也是“岁寒三友” 之类居多,但院子小,不可能形成栊翠庵那样大片的美丽梅林。室内应该也都是比较小的房间,可能有点象日式的风格,与秋爽斋那种不曾隔断的宽敞房间不同,因为冬天必须要小房间才暖和,隔断多、屏风多,可以阻挡穿堂风。在这种温暖舒适的小房间里生活,只适合于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读书、绘画、打坐、冥想之类。惜春也的确不是个活泼好动的人,这种地方其实很适合她。在这种环境中呆久了的人,会变得冷静而善于思考,但同时心胸也不会太开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04
史湘云
第2个回答  2009-08-01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很想了解。过去旧红学家们想解答这个问题,曾做过一些工作。他们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塑造大观园园林形象那样逼真如画,决不是空中楼阁,凭脑子空想出来的,必有园林实物作它写作的对象。既有园林实物,它的遗址就不难于寻找。北京和南京是曹雪芹居住多年的地方,那里园林很多,总会有一些园林是他喜欢常去游览的,他在塑造大观园的形象时,把那些对他印象很深的园林作为素材来选择提炼,这很有可能。为了寻批大观园的遗址,北京、南京过去都有人作过这种努力。 有人说南京随园是大观园的遗址。我们从《辞源》上知道,随园是在江宁城西。童寯著《江南园林志》说:“清乾隆初,袁枚购江宁隋织造园,改称随园,在小仓山。……其园因山结构,有如梯田,惟今已无迹可寻。”但现在还保存有反映随园景物的图画,可以从画面上看到随园林的形象。清中叶时期绘的《载酒访随园》横幅(现藏在南京文管会)及1847年刊印的《鸿雪因缘图记》上的南京随园版画,均反映随园园林面貌。两画大致相同,是写实的画。画的中轴上方是一座三层楼阁,还有一带走廊及部分复道,隐约联系着厅堂院落。楼前一面池水,池的南方有岸有桥,池边还有亭榭及小山头、绿树、竹林。看上去完全不象大观园的山池布置及院落、厅堂、桥亭等的安排。要说随园是大观园的遗址,不会使人信服。 另一说北京城内西北角上恭王府后花园是大观园的实物。1962年4 月29日《文汇报》发表《京华何处大观园?》一文的作者曾亲自到那里调查访问过,认为恭王府内后花园可能就是大观园。由于恭王府侧紧接另一王府,恭王府后院内西北角上又有泉水流入,沿着东墙下面一直通往东南角,转向正西。而《红楼梦》上说的大观园在宁、荣二府之后,也在两府之间;园内水源是利用宁府后院会芳园北墙角引来的活水,从东北山凹里引至西南上,这与恭王府后花园的情况有点相似,因此以为恭王府后花园就是大观园的实物。但是大观园的建筑数目不少,规模甚大,而恭王府后花园只有几处旧院落遗址,说是象怡红院、潇湘馆、李纨住宅等建筑,实在牵强附会,因此说恭王府后花园是大观园的实物,也不能使人信服。 大观园园林规模之大不亚于封建皇家花园。大观园一进大门就是一带翠嶂,给人感觉“好山,好山”气魄不小;园地东面“山之高处”足以建凸碧堂赏月,池水深阔,能泛舟游园;园中建筑有殿堂、楼阁、佛寺、尼庵、庭院馆庄,还有亭榭、长廊联系其间,远非私人园林可比。至于建筑形式有“水磨砖墙,清瓦花堵”,“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大门顶是“筒瓦泥鳅脊”,都象南方建筑风格。园内花草,如栊翠庵的红梅,潇湘馆、怡红院内的芭蕉,藕香榭前山坡上的桂花树及盛种芭蕉的芭蕉坞,都是南方园林常见的花木。这些花木,北方只能做盆景,放在室内,室外冬季严寒,不宜种植。由此可见大观园具有皇家花园的规模,而它的建筑花木又是南方园林的景物,一园兼有南北园林的特点。说南京随园是大观园的遗址或北京恭王府后花园是大观园的实物,都是似是而非的。不过北京、南京两地曹雪芹都住过多年,要研究大观园,这两处是值得考查的。但随园与恭王府后花园有所不同:前者,曹雪芹幼年家住南京,可能曾游随园,深有随园的印象,因此他创作《红楼梦》,塑造大观园的形象时,他脑里的随园印象,可能是在起作用的;后者,曾有人说弘历的儿子在位的初期,恭王府后花园是为仿造《红楼梦》大观园的形象加以改建的花园。曹雪芹一生正当清朝兴盛时期,也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高峰。在北方的清朝皇家花园行宫如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和北京西郊的清漪园、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都是先后在那一期间建筑起来的;同时在江南扬州、苏州、南京、杭州等地的官僚、地主、富商也在大造园林,为数也甚多。 曹雪芹十三岁以前生长在南方,过着富裕的生活。他在幼年当然是有条件游憩观赏过不少的江南园林。十三岁后,家被抄,移住北京,生活骤然地改变。有的说1735年弘历继位,政治有些改变,他家又曾复兴了一下。如果这说可靠,那么他二十岁后还有一段时间生活是好的。他家复兴以后,由于旧有的社会关系,他在北京还是可能有一定的社会活动;北京封建贵族、官僚的私家园林他是有条件游憩赏玩的。可以说曹雪芹先后在园林较多的南京、北京住过多年,一生中所接触过的园林不少,无论是北方的或南方的他都非常熟悉。他的园林艺术知识很丰富,所以他塑造的大观园形象能够那样全面具体,富有园林艺术性。 文学艺术形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大观园是用文学语言反映现实的古典园林建筑,是曹雪芹在生活实践中吸收当时的一般园林建筑的素材,通过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出来的园林艺术形象。但不是反映某一个具体的古典园林。大观园应比客观现实的具体园林更美,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大观园虽是用文学语言反映的古典园林,它却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比一般现实的古典园林更能引起人们的想象,更加使人喜欢。 正因为大观园是文学语言反映的古典园林,是曹雪芹创作的,来源于当时客观现实的园林而又有别于当时现实的园林,所以我们要在现有的古典园林实物或遗迹中去找出和大观园一模一样的,是找不到的。但可以找到似是而非又象又不象大观园的园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