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重拳

如何练习可以增强自己出拳力量(5拳之内)
没什么器械
怎么在中国的比赛中很少出现KO?不像国外拳击比赛。。
是体质原因?

  重拳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但也不要灰心丧气,只要认真要领刻苦练功,重拳不神秘,是可以练就的。重拳的三个条件是:
  深厚的功力,发拳的时机,及击打的位置。
  深厚的功力主要指意念的穿透和自身整体肌肉群的连接程度和拉伸量。
  意念的穿透指发力需狠、准、透,如击对手前胸时,发力就应意想着打对手身后之人,更应置身于与对手争生存的决斗意境、凶猛激发状态。肌肉群的整体连接是根本的发力条件,参加发力的肌肉越多,力量越大,这就是整体连接的功夫(初为肌肉群整体松紧的胀缩,后为全身骨骼的运动)。肌肉群连接一体,一动齐动后,还应圆方位;辐射放长,肌纤维的拉伸量越大,弹性越大。所以初学者只有把对重拳的追求放在基本功训练上,尤其要放在后文所述的站桩功法的苦练上来,才能具备真正的重拳条件。
  发拳的时机指击打对手的角度和火候合适,如果不合适,空有重拳也发不上。如欲把重拳作用于对手就应在实作的实践中按其要求去寻求发力的角度和时机,这也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具备的体认功夫。
  击打的部位包括自己和对手两个方面。用掌拍对手的臀部和用手指插对手的眼睛,效果是根本不同的。这就要求大家对照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并熟谙自己发拳的部位和击打对手的部位。在此先简介一下打击对手的常用部位。
  颈部
  颈部为头部同人体连接的唯一部位,此处受伤,会造成对手大脑指挥失灵,人体总指挥瘫痪,从而瓦解对手的攻势而稳操胜券。颈部有颈内总动脉、颈丛、食管等重要组织,任何部位受伤,对手都将致残。咽喉部为气管所在,此处受击,对手可当即窒息。后颈为脊椎上端,此处受伤,将破坏椎管中的脊髓,切断脑与各器官的传导通路。故颈部是发起攻击的首要目标。如果以蛇行手连续穿击和以掌连击对手颈部,还可以控制其整体变化,夺取发重拳的战机。赵道新先生的双掌就是常以对手的颈部为攻击目标的。
  头部
  头部为人体总指挥部,古语称为“五阳之首”。头颅内有大脑,小脑、脑动脉等重要组织,如果重击对手头顶和后脑部,势必伤及脊髓、脊神经等组织,使对手当即造成脑挫伤、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轻则伤残,重则当即废命。耳门、太阳穴或鼻骨等处如果遭到重击,可使对手丧失听力、颅内神经拉伤或鼻骨断裂,造成脑震荡和颅内神经重伤而丧失战斗力。如果下凳部受重击可使对手颌关节脱位而无法战斗,故头部亦是攻击的主要目标。在此还要顺便提及圈锤的用法,平常使用此拳可击打对手头部,但发重拳时应变拳为掌,以指甲尖圈击对手眼睛,只要击中,对手会当即失明。
  锁骨
  锁骨是胸锁关节和肩锁关顾的重要骨连接部位,但其构造薄弱,是掌根和栽拳的重点打击目标之一。此处极易折断,一旦断裂,上肢将无法运动,同时会严重损伤锁骨下的血管神经。
  肋骨
  肋骨的构造扁而脆,各肋骨之间均有空隙,最易折断,此处受重击,当即伤残,并可伤及其内脏器官,是削掌、塌掌,尤其是崩拳的攻击目标。
  裆部
  裆部若受重击,可伤及生殖器官,如果睾丸破裂可当即废命,是穿裆脚的主要攻击目标。
  胸腹部
  胸窝部受伤,可立断呼吸系统,并伤及心脏、肺脏和胃等器官,造成窒息、胃出血等现象。腹部遭重击,可伤其膀胱,造成泌尿系统产生故障。胸腹部是炮拳、栽拳、崩拳的攻击目标。
  人体的各骨关节和小腿胫骨等部位也是薄弱部位,但应以攻击上述部位为主。
  我们明白了上述要害部位后,在决斗时就应注意全力攻击对手的这些部位,同时更需注意防护自身的这些部位不受对手打击。
  自身的发力部位亦是重拳的关键条件。传统武术中一般视此为不传之秘,这也是我国实作名手们不适应戴拳套等护具的原因之一。其施发部位的概念是“以自身的突出部位打击对手的薄弱部位”。这些打法,国外很多搏击术已常使用,而我国武术界却仍在保密。所谓的突出部位就是指肘和膝,具体来讲就是肘关节处的鹰嘴部位和膝关节处的膑骨部位,这就是所谓的“十手十腿不如一膝一肘”的含我。当然,实作拳法为了始终以整而战和列有利地重击敌人,自然摸索出了比肘、膝更为实用的打击部位,这就是原传形意拳法的“鹤顶似钻”和“骨棱如箭”。
  原传的实用拳法与其他搏击术有本质不同的训练体系,同时也有独具特色的握拳法和利于发重拳的打击部位。握拳法不同于其他拳种之处是张舒畅法和瞬缩法。张伸法就是练功时尽量使手腕部的筋骨张伸,增大强度和弹性。瞬缩法是与对方对阵时“手如执物”,即手内扣抓一个物体,最常见的比喻是手握一个鸡蛋,发拳时瞬间紧缩,将鸡蛋攥碎。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平时站桩和练功,甚至行走坐卧都应注意加强手腕部筋骨的张伸训练,而握拳待发的状态也就是“返婴寻天籁”——仿学婴幼儿时期的握拳,俗称“抓挠儿”。抓而无物,握而不僵,食指第一关节略突,郭云深先生的崩拳就是用此处略突出的部位“塞入”敌身的。
  使用此种握拳法的优势很大,效果亦佳。但大多数习武者都不适应,因为一般人的食指关节的强度都不够,重击对手时,除非击中对手腹部或其他比较软的部位,才能承受对方的反作用力,但如击撞到对手的骨骼或肌肉较丰满的部位,自身的食指多因强度不够也同时受损,所以不少人以“扶墙式”桩法补增指力。但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以另外的坚硬部位重击对手,这就是掌指骨关节背侧部位。掌指骨关节就是以掌握拳后的突出部位,最易使用和威力最大的当数食、中二指的掌指骨关节。用此部位如果是栽拳可击断对手的锁骨和肋骨,反背劈拳和可重伤对手的面部。
  摔打法也存在轻与重的问题,如前文谈到的扛摔和夹脖摔,可将对手摔倒在地,也可以就势以身体重砸对手。夹击对手的部位也不一样,如果是训练和切磋,用以夹对手的部位是小臂内侧的肌肉面;如果是重击,那就要用桡骨内侧的锋棱勒切,使对手窒息后,再施重摔或重击。
  人体还有一些用以打击对手的部位,就不是每个人都能使用的了,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先天生理素质不尽相同,如有的人尺骨小头和桡骨颈突粗大隆起,使用削掌等即可用此处发力打击对手,但有的人却不突出。其他部位也是不会人人相同,所以只介绍掌指骨关节背侧。明确了施发重拳的部位后,在平时就要注意加强这些部位的摩擦训练,以增加这些部位的强度。
  在此我要严肃提醒读者朋友们注意,实作有对练、以武会友和对敌决斗之分,所以使用重拳应分场合和对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6

如果你的身体并不是很壮的话想练重拳,那你的肌肉就要有爆发力。

试一下你在手上绑上几公斤的沙包后达到出拳的极限,然后以这一极限为起点,每次连续出拳50回合(左右交替),每天练5到7次,每次间隔5min,间隔时间内注意给肌肉放松,当你练到感觉出拳可以达到每秒3次时,再在着基础上增加沙包重量,当然,光练手还是不够的,另外还需要负重蛙跳,个人建议30公斤,腰部力量也很重要,因此仰卧起坐肯定是要的,出拳的速度与力量对出拳者的腰腹力量及柔韧度要求都很高。

还有就是不管你做什么锻炼方法的时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要用到比别的动作用的力要大的时候就要用你最快最大的力气把那个阶段做完。比如:做俯卧撑,双手握拳,双拳的距离至少要和两肩的距离相等。双拳的距离越近越好。

双臂慢慢弯曲,弯曲时吸气。双臂弯曲的胸口快要碰到地面的时候要用你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在短时间内把你的身体撑起,就这样循环的做就好了。做别的运动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方法。

顺便告诉你一下寸劲拳的原理:  就说说长距离的出力于一点,发力于瞬间。就是出拳时身体要放松,用你6、7成的力气把你的拳头用最快的速度打出去。到你的拳头快要碰到你的目标的一瞬间把你那3、4成的力气也用上。懂吗?呵呵  我可能说的不是很清楚,没办法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太弱了。告诉你个公式你慢慢琢磨一下我前面说的或许你就会懂了:“自身的体重×出拳的速度=出拳的重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28
现代体育学分析一个人的力量大小有四个因素;
①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②神经调节功能的改善、
③杠杆(骨)的效率、
④肌纤维的组成。
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肌内生理横断面增大是由于肌纤维增造成的,包括肌凝蛋白质量增加,肌肉毛细胞管网增多,肌肉结缔组织增厚,肌糖无增加等,并伴随脂肪减少。
②神经调节的改善;神经调节的改善包括.
Ⅰ、动员参加活动的肌纤维数量增多。
Ⅱ、改善主动肌和协同肌、对抗肌、支持肌(固定肌)的相应协调关系,对抗肌放松能力是影响力量的重要因素。
Ⅲ、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的改善能增大力量
③杠杆(骨)的机械效率
④肌纤维的组成;肌肉中快肌纤维成分高,肌肉收缩力量也大。
第3个回答  2019-03-31
1,学会标准动作,反复扣细节怎么都不过分。人身体协调起来的力量本身就挺大,只是一般人自己内耗了。我看有些练散打的打个直拳手肘都瞥到外国去了(练拳击的好很多)。我几乎没有在除了职业运动员以外的人身上看见过教科书式的动作
我有个小窍门,是一个芬兰人教我的。身体右侧靠墙站着打拳。我用的是左右直拳然后一个垫步身体向下闪避再一个直拳(勾拳)。你会发现只要你身子不正就会擦到墙或者站不稳,手肘啊肩膀啊,老是碰到墙。用这个方法能比较容易练出漂亮的直拳
2,腕力。腕力不够你打一拳自己反而会受不了这个力量,疼。所以会限制你的击打力量。不信的话你可以去游戏机房打一下那个机器,你正常打和左手握住右手手腕再打,数据会差很多。
这个就容易了,拳头抵在地上做俯卧撑。健身房哑铃
3,力量训练。包括正确的发力顺序。打拳不是只有拳头的力气,还有腿腰在用力。踢腿不只大腿,还有屁股,腹肌的配合。这些都得慢慢扣的。
第4个回答  2019-01-16
其实国内外同等比赛KO率差不多。直观感觉国外KO多,是因为国外的拳击比赛比较多,而拳击取胜的方式最具观赏性的就是KO。 提升自己的重拳,首先要先明白两件事。第一,出拳力量和你的爆发力以及基础力量都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基础力量是关键,因此平时需要多训练肌肉,比如卧推。其次才是爆发力的训练,爆发力的训练是有技巧的,不要自己瞎练,容易受伤。 第二,训练时候的力量和比赛的力量是不同的。训练你有十分力,比赛能用出来6分力就已经是高手。打人和打沙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想要实战中出重拳,需要经常和人对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