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的称呼是怎么由来的?不觉得很奇怪么?

如题所述

"嫂子"的称呼不奇怪,是形声字。嫂,从女,从叟,叟亦声。“叟”意为“掏空的”,转义为“身体削瘦的”。“女”与“叟”合起来表示“身体削瘦的女子”。兄妻初嫁入时,一般是身材丰腴的妙龄女子,经过生育孩子和家务操劳的历练,都会变得身材削瘦,面目衰老。

因此为了表示敬意,一般对哥哥的妻子称呼为嫂子。兄之妻是嫂之范式。也是年岁不大的已婚妇女的泛称。

扩展资料:

嫂的典故有千里走单骑,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保护着刘备妻子等家小,被曹操军马包围在一座山头上。张辽上山劝关羽投降曹操,关羽为了刘备妻子思考再三,答应降曹。后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戏文当中又叫古城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5
三说“嫂”字。

在母系社会群婚制度下,同辈的男女互为婚配,要想禁止叔嫂之间的群婚关系,就必须让他们分属不同的辈份。“嫂”的创造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工具。“嫂”,“女”、“叟”。“叟”,老人称也,其目的就在于把“兄之妻”升一个级别,尊为父母辈。这样一来,虽然叔嫂实际上是同辈,但借助于“更改名称以改变事物”这一聪明的办法,嫂叔便分属两个等级,辈份不同,二者的婚姻关系也就自然禁止了。

最后说“嫁”,“娶”。

在族外婚初期,一般是男从女居。随着男子在社会结构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他们在婚姻上要求女从男居。男性这一要求主要想让自己的儿子和自己同属一个氏族,以便继承血缘和财产,,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地位的改变也是历史的必然,但女性们也为此进行了惊心动魄地反抗。这便是掠婚习俗,这种婚姻过渡形式也在汉字中留下了痕迹。“取”,“取”、“女”。“取”本为“捕取”,“女”是由抢夺或战争获取的,显然是掠婚的遗产。“婚”字亦是如此,抢婚不敢光明正大,多在昏夜时分进行,故曰“婚”。经过一翻争斗,女性终于屈服了,不得不从男而居。“嫁”就是一个证据,“嫁,女适人也”,“妇人外成,一出适人为家”,“自家而出谓之嫁,至夫之家曰归”。儿子变成为父亲的继承人,母权制从根本上被推翻了,人类告别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态,变得“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了。

“姓”是血缘群婚和族外群婚的分水岭;“娶”是男从女居过渡到女从男居的活化石;“嫂”是人类婚姻走向文明的里程碑,它们和其他一些女字部共同见证了上古婚姻制度的历程。
第2个回答  2006-11-15


sǎo

〈名〉

(1) (形声。从女,叟声。本义:兄之妻)

(2) 同本义

嫂,兄妻也。——《说文》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尔雅》

是嫂亦可谓之母乎?——《礼记太传》

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史记·苏秦列传》

3) 又如:表嫂;大嫂;嫂溺叔援(变通;权变。古时男女授受不亲,有人问孟子:阿嫂落水该不该救:孟子说应该。男女授爱不亲是“经”,伸手救援是“权”。必要时要从权。后人遂称“经权达变”)

(4) 对年纪较大的已婚妇女的敬称 如:嫂夫人;何嫂;祥林嫂
第3个回答  2006-11-15
这问题就像是在问,为什么我们的性别叫男性,怎么不叫别的~
不过中国的文字原本为相形文字,只是各地的读法都不同,但国外的读法和文字那差别可就大了,所以这只能说是自古就流传下来的~~~~~~~~~
第4个回答  2006-11-15
嫂子

一种亲人的称呼,哥哥的爱人.一般比自己年龄大的男性的爱人都称为嫂子,流传全国各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