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虫子?

如题所述

蚁狮 【概述】
  脉翅目(Neuroptera)蚁蛉科(Myrmeleontidae)昆虫的幼虫,俗称“土牛”“沙猴”“沙牛”“金沙牛”“沙鸡”“沙王八”“地牯牛”“缩缩”或“老倒”等等。头部大,方形,有镰刀状大腭;前胸形成一可动的颈;腹部卵形,沙灰色,有鬃毛。居沙地,筑漏斗形凹坑(2.5�6�55公分深,口部2.5�6�57.5公分宽),用腹部为犁,用头部承受掘松的颗粒,并将其抛出坑外。然後自己埋在坑底,仅露上腭在外,捕食滑入坑底的昆虫。吸食猎物躯体的内容物後把空壳扔到坑外。有的种类(如斑翅蚁蛉〔Dendroleon obsoletus〕)幼虫不筑坑,而是从隐蔽处捕 蚁狮食路过的小虫。
  幼虫成熟後,用沙土和丝作球状茧而化蛹。成虫触角短棒形,翅窄而脆弱,翅脉密,一般有褐色或黑色斑纹。不取食,所以幼虫须贮备足够食物以维持成体的生命。已知65种。Myrmeleon formicarius最为人熟知,广布於北美、欧、亚各地(但英国无),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陕西、河南等省区。成虫於夏末羽化。
  蚁狮(antlion)属脉翅目,蛟蛉科,成虫与幼虫皆为肉食性,以其它昆虫为食,幼虫生活于干燥的地表下,,形状似沙和尚的头,,在沙质土中造成漏斗状陷阱。小型昆虫不小心落入陷阱中,即被其尖锐的大小颚所砌合成之吸管,刺吸而死。成虫型似豆娘,但触角较长,能捕食蚊、蝇等小型昆虫。
  【生活习性】
  这种小动物的外形像蜘蛛,形状似沙和尚的头,沙土一样的颜色的身体,头小,有一对大颚,平常是倒退着走(此即“老倒”的来历)。它会在沙地上一面旋转一面向下钻,在沙上作成一个漏斗状的陷阱,自己则躲在漏斗最底端的沙子下面,并用大颚把沙子往外弹抛,使得漏斗周围平滑陡峭。 当蚂蚁或小虫爬入陷阱时,因沙子松动而滑下,蚁狮会不断向外弹抛沙子,使受害者被流沙推进中心,然后蚁狮就用大颚将猎物钳住,并拖进沙里将它吃掉。
  蚁狮是昆虫的一种,会做好陷阱等待路过的小昆虫掉入,待吸乾汁液后便将躯壳丢出来,周而复始的.蚁狮是「蚁蛉」的幼虫,「蚁蛉」的外观酷似蜻蜓,有一对长触角,许多人常误以为是长角蜻蜓,乡民传闻是小黑蚊的天敌。
  【药用价值】
  蚁狮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治疗如高血压、泌尿系结石、胆结石、骨髓炎、脉管炎、疟疾、便秘、腹泻、小儿消化不良、中耳炎等。把蚁狮烤干,研成粉末,可治刀伤。《本草纲目》称蚁狮为“沙挼子”。
  蚁狮成虫后叫“蚁蛉”,通体暗灰色或暗褐色,翅透明并密布网状翅脉。头部较小,但一对复眼发达并向两侧突出,口器为咀嚼式,腹部细长。成虫体长23~32mm,展翅52~67mm,静止状态时,两对翅自胸部背面向体后褶叠呈鱼脊状,覆盖体背直到腹部末端。蚁蛉多属中或大型昆虫,形似蜻蜓。蚁蛉的触角较短,呈棒状,且尖端逐渐膨大并常稍弯,翅脉的翅痣下方均有一狭长的翅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4
鞭蝎 ()
. 鞭蝎目 Uropigi 长尾鞭蝎科 Thelyphonidae
身体分前体和后体两部分,前体有背甲覆盖;头胸无分节,其前方中央处有眼1对,两侧有眼4~5对。螫肢分两节,第2节的螫牙与基节的突出部组成螫钳。
触肢粗壮,其中4对为步行足,第1对十分细长,为重要的感觉器官;其他3对用于行走。后体由12个腹节组成,末节之后长有由30~40小节构成的长尾鞭,以用攻击敌方。
受惊时会举起腹部后端,射出肛门腹分泌液。
夜行性,以昆虫为主食。

鞭蝎在身体前半部与蝎子极为相似,上颚特化为小型铗角,而触肢发展为大型之螯肢。
与蝎子不同的是:
(1)鞭蝎之第一对步足细长,行使触角之功能
(2)尾部特化成鞭状构造,无毒腺,但于尾鞭基部有两个腺体,可喷出醋酸攻击猎物或补猎者。

鞭蝎类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巴布亚新畿内亚、南美东北部及北美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鞭蝎为夜行性种类,栖息于有落叶或腐木的土壤中。
第2个回答  2013-11-14
鞭蝎,古老的生物性情比外表看起来要温顺
第3个回答  2013-11-14
用我们南阳话说 这叫 醋牛公。把他搞好很臭很恶心的丑。他还会夹人哦。。 你在哪遇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