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的正确饲养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河豚的正确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1. 饵料投喂
河豚入池后,在水温15至17摄氏度时仍有摄食能力,应定时投喂。初期先诱食,培养其定点摄食的习惯。投喂湿的颗粒饵料,现做现喂,日投喂量为河豚体重的0.5至3%,每天1至2次。水温12摄氏度以下时,河豚食量明显下降。水温10摄氏度时,河豚基本不再摄食,需停止投饵。投饵结束后,要及时捞出残饵,以防水质恶化。饵料中可加入少量维生素E和C,预防营养性疾病。
2. 水质管理
高密度越冬时,必须保持良好水质,最好使用经消毒处理的水。水温适宜时,河豚尚能摄食,需要投饵,池塘应全部换水,并连续充气。水温较低时,河豚停止摄食,换水量可减少到池水的10%至30%,间断性充气,每次30分钟,停气30分钟。晚上要加强充气,防止缺氧而死鱼。及时清理池中的粪便、残饵和污物,防止水质污染。
3. 鱼病防治
河豚室内越冬密度大,易发生疾病。鱼种入池前要进行药浴,清除体表寄生虫,防止感染。越冬期间以预防为主,每隔10至15天用抗菌素消毒一次,或每隔15至20天连续投喂含抗菌素的药饵3天。患病的鱼要及时捞出隔离治疗,以防蔓延。
4. 水温控制
在河豚越冬过程中,应关注水温变化和天气预报。寒潮来临前做好准备,保证升温设备能及时运转。室内水温低于12摄氏度时,采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4摄氏度左右,并保持恒定。
5. 倒池换水
换水可降低代谢废物和病菌数量,改善水环境。倒池能彻底消毒鱼池,杀灭有害生物和寄生虫,减少鱼病发生,提高越冬成活率。一般每月倒池一次,使用邻池以减少劳动强度。每天吸污1至2次,减少水体污染。同时每周换水或补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至1/4。
河豚的形态特征
河豚,俗称“河豚”,是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体呈圆筒形,有气囊,遇危险时会吸气膨胀。一般体长在25至35厘米。上下颌骨与牙愈合成4个大牙板,背鳍1个,无腹鳍。无鳞或有小刺。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小,鳃孔小,位于胸鳍前方,体表密生小刺。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后端平截。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种类很多,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它们在水中吹动水和空气,使泥沙飞起,然后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牙齿和颌骨很坚硬,可以咬碎极硬的贝壳。
河豚的生活习性
洄游
每年3月由外海游至江河口的咸淡水区域产卵。唯有暗色东方鲀(Fugu obscurus,英文名:Obscure puffer)一种成群溯河进入淡水,5至6月在江河中有产卵;怀卵量一般在4至5万粒间。秋季水温下降,开始降河,和其他种类一样游向深海区,12月初返回深海区越冬。当年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次年春季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至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进入长江的河豚于4至6月,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鄱阳湖中产卵。
食性
河豚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很少摄食。
自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