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6

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3月,由城北公社卫生院成立,最初由马鞍山公社医院分建。最初的设施简陋,仅有11名工作人员,位于玉山镇东门外大街县农机排灌站。同年11月,医院迁至玉山镇柴王弄的军营,12月底再次回到175号(原东门盐公堂)。


1962年,随着城北和新镇公社的分建,医院承担了两个公社的医疗、预防和血防工作,设置了大渔、红星等五个门诊部。医院的业务以门诊常见病治疗为主,重点是防治血吸虫病。1966年,县卫生局通过调配人员,引入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水平。


1969年,随着新镇卫生院的建立,医院部分人员被调派过去,医院经历了一段“名存实亡”的时期。直到1969年底,随着更多医疗人员的下放和回归,医院逐渐恢复了正常工作。1974年,医院成立精神科并开始扩展设施,1976年在政府支持下,医院在东门外新建门诊楼和病房。


1979年,彭冲等中央领导来院检查指导血防工作,医院在防治血吸虫病方面取得显著成果。1981年,医院在城北力量村重建新院,1982年正式更名为“昆山县精神病医院”,并与城北卫生院合并管理。1984年,医院被评定为全民所有制单位,并被评为“文明医院”。


1990年代,医院进一步发展,新增病房楼、精神病房大楼,并在1995年被评定为“一级甲等”卫生院和“二级乙等专科医院”。2004年,新病房大楼奠基,2006年启用,医院规模和设施显著提升,成为集教育、科研和医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扩展资料

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地处昆山市区,是城区北部的诊疗中心,现为苏州大学和江苏职工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目前有职工364人,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中高级职称74人。医院占地面积27亩(18009M2),建筑面积29000M2。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血液肿瘤科、骨科、小儿科、精神科、心理科、ICU、急诊科、微创外科、脑外科、中医科、皮肤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眼科、肾病内分泌科等二十多个临床科室及完整的医技科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