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 诸法无我 涅盘寂静

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 诸法无我 涅盘寂静 这四句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楼主您好!
这四句话,是佛教小乘解脱道的真谛;是世间法上最终极的道理:世俗谛。
在娑婆世界,佛教的修行有两条道路:小乘解脱道(声闻菩提)和大乘佛菩提道(无上菩提)。这是因为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度,因此为不同根器的众生宣说两种道路。如果在诸佛净土,因为众生心性调柔,福德深厚,根器猛利,所以就只有后一种:佛菩提道。

诸行无常:
众生只要活着,就有色受想行识五蕴。其中,“行蕴”是指众生的种种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也能修集种种福报,但也是终归坏灭,没有一样是恒常不灭的。
当然,众生会在每次死亡之后有新的色身不断出生,可是,一样是生灭不息。就这样无量世生生死死,承受种种苦报(八苦)。
诸漏皆苦:
众生的种种行为都是有漏的,都不能真正积累下来,就像“竹篮打水”。财富、名声、地位、眷属,乃至于美貌、智慧等等一切。凡是因行为而得到的果报(可能是善报、好报),都不能恒常。因此,在暂时拥有的同时,这件事本身就是“苦”(无常皆苦)。所以说:有漏之法所得,皆是苦(八苦中的“行苦”)。如果有人以为:修人天善法得到富贵等等就不是苦。那就是不符合事实的邪见。
诸法无我:
一切法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坏的我。这个我,本身就是业报所致,能见闻觉知的我,本身就是生灭法。如果有人以为这个能知能觉的意识心能够去到下一世,就是不符合事实的邪见。(能去到下一世的,是永远没有觉知性的真心。外道的“神我”“梵我”“灵魂”等等,是虚妄说,不可能常住不坏乃至去到下一世)。
涅盘寂静:
确认了一切法虚妄不实,就知道了如何才能停止无量世生死不息:灭尽一切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有来世。这样也就灭尽了一切苦。这就是涅盘寂静。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一般人以为:死了就是解脱。可是,如果没有修成解脱道,没有成为阿罗汉。那么无论怎样的死,都必定会有下一世。不可能解脱生死。而且,下一世所受果报,完全是因过去世、现在世所造作恶业而显现,往往难以忍受(比如下坠三恶道)。所以,涅盘才是真正的“死”。因为断灭了一切法,不会再有来世的一切苦了。所以叫“灭度”。凡是以为觉知心能住于涅盘中,以为阿罗汉能知自己住于涅盘,那就还是生死,不是涅盘。
那么,涅盘是不是真正的断灭呢?佛说:涅盘中有“本际”不灭。因此,解脱道并非断灭论。

如上,希望不再受生的小乘人,听闻佛说的这四句世俗法上的真谛,就能在段除我见,建立小乘无我观的基础上进修而得以解脱生死。

大乘佛菩提(无上菩提)却不同于声闻菩提:阿罗汉在即将入灭之时,为了解除疑惑而请教于佛的问题:涅盘是否断灭?佛为此而说“涅盘本际”。
这个本际,不在“一切法”的涵盖范围内。不在三界六道中,不触六尘,离见闻觉知。永不生灭,能生万法。他本身就是“涅盘”。这个本际,就是轮回三世的主体,是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心,是诸佛法身,是如来。这就是佛法“第一义谛”,也叫“胜义谛”。
大乘人就是因为触证了这个真心而成为实义菩萨,能依真心之中所含藏的一切法种进修实修,经过超过二大阿僧祗劫的修行而究竟成佛。

胜义谛与世俗谛相比,难就难在触证真心这一关。未悟之前,无论怎样思维都不能了知真心,也不能发起般若智慧,只能在可思可议的层面上,依世俗谛而断我见,断我执,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加修四禅八定、五神通等等。根本不能测度悟后菩萨所修所证。

最后说明一点:这四句话,隐含“真心不灭”这个意涵。若离真心不灭,这四句话等同于断灭论。何以故?诸行无常就表示“常”的存在;有漏皆苦就表示“乐”的存在;诸法无我就表示“我”的存在;涅盘寂静就表示清净无染的存在。这就是佛地才能具备的“常乐我净”。

诸方一切学佛人,无论名望大小,修证如何。若不知上述意涵,离开真心常住而一味专说“一切法空”。或者在否定真心的基础上,以“缘起性空”为第一义。就等同于“断见外道”。非是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3
“涅盘寂静”和“有漏皆苦”相反。涅盘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十二缘起是根据“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的道理,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则是根据“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的道理。老死忧悲苦恼,既是由于生缘,消灭生缘则生死忧悲苦恼灭;消灭爱、取、有缘,则生死苦灭。这样推上去直到最后,消灭无明缘则苦果之因“行”灭。无明灭、行灭、识灭,乃至生老死灭,就是涅盘。更明确的来说:凡是属于不清净的污染的缘尽灭,无明转成为不污染的清净智慧,一切法上为清净智慧所照见的实相谛理,这就是涅盘,也叫做“现法涅盘”。涅盘Nibbāna的意义是圆寂,就是说:智慧福德圆满成就的,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佛教认为这种境界“唯圣者所知”,不能以经验上有、无、来、去等概念来测度,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我前面说过可以把涅盘解释为逝世,其实释迦牟尼三十岁的时候,便已经证得涅盘而成佛,不过当时他的肉体还是过去惑、业之果的剩余,所以称为“有余涅盘”。直到他八十岁逝世,方是入“无余涅盘”。涅盘寂静,涅盘,译为圆寂,译亦为灭。大乘义章云:“梵语涅盘,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 众生以我执之故,起惑造业,因业受报,所以我执是生死流传的根本。若无我执,则惑业不起,当下能正觉诸法实相,一切即是寂静的涅盘。 涅盘是从无常,无我的观察中,深悟法性寂灭,而获得的解脱。由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可知宇宙人生的现象,并无任何固定的实体存在,只是刹那生灭的连续状态。无常是空,无我也是空,因此,释尊的根本思想,就是以空为根据而有的缘起观。三法印也是以空为基础的。
第2个回答  2010-05-13
四法印是从三法印延伸来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无常的,有漏的思想都是苦,与事物相对的我本质上是没有的,包括人无我、法无我,一切事物的本性和源头是涅盘寂静的。
三法印也可以总结为一法印,就是一切是涅盘寂静的,无我、无常、苦的本质是涅盘、空的。
第3个回答  2019-11-27
若离真心不灭,这四句话等同于断灭论。何以故?诸行无常就表示“常”的存在;有漏皆苦就表示“乐”的存在;诸法无我就表示“我”的存在;涅盘寂静就...
第4个回答  2010-05-14
那不是三言二语可说的清楚。

简言就是「因缘性空」

对佛法、气功感兴趣吗?请参考「法迄巴」贴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