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间传说讲故事大赛(急急急!!)

泉州地名、桥名、河名、神话人物
南少林、清源山传说

时间控制三分钟。
各位各位、帮帮忙啦!

非常感激、非常感激!!!

1.清源山—状元石

在清源山弥陀岩顶,有三块大石头,像三支“奏板”。古时候文官武将晋见皇帝,手里都必须拿着一支奏板,也叫做“笏”,因其大多是用象牙做的,也有用玉石做的,所以也叫做“玉笏”。弥陀岩顶这三块像奏板的大石,就叫三笏石,除此之外还另有一名,叫做状元石。
为何叫做状元石?这就和泉州人中状元有关。泉州的第一个状元是南宋的梁克家。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梁克家出生在泉州城内东街相公巷,就因为梁克家后来中状元做宰相,所以他出生的这条街就叫相公巷。梁克家少年很会读书,很小就中秀才,入府学明伦堂继续进修深造,32岁那年赴省参加乡试高中解元。封建时代科举,在府里这一级考中了就叫做秀才。秀才去省里考试,叫做乡试,考中就是举人,叫做中举。头名秀才叫案首,头名举人叫解元中举才有资格上京考试,考中就是进士,头一名叫会元,这是国家级的考试,所以叫会试,是吏部主持的,主考官都是皇帝亲自选派的。主考官考完,录取到的就上金銮殿由皇帝当面考,叫做殿试。一甲(第一等)一名叫状元,因为是皇帝亲自考取的,所以叫做“钦点状元”,一甲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剩余的就叫二甲进士。总共录取300名。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就叫做连中三元。
闲话少说。那年梁克家中了解元,第二年上京会试又中了状元,这是泉州历史上破天荒头一次出状元,轰动泉州城。不到十年梁克家就做了宰相。他入阁拜相的那年夏天,弥陀岩顶那三片大笏石让一阵大风吹倒一块。人们就说是状元拜相。
泉州第二个中状元又做丞相的也是宋朝人,名叫曾从龙,本来叫做曾一龙,是在泉州西街曾井巷出生的,人也很聪明,30岁就做晋江县学的教谕,就是主管全县教育的县级官。传说曾一龙要去考状元的那年,特地去象峰巷铁炉庙烧香“运梦”。曾一龙梦见神佛拿一张“黄牒”让他看,上面写着:“两爵并耀于今秋,一荐独行于天下。”曾一龙觉得这两句分明说是今年秋天会考中封官,大吉大利,就将这两句诗写起来挂在书房里。有一个书生叫谢次山,要去赴考,也去铁炉庙“运梦”,梦见神佛与伊说去问曾一龙便知。谢次山去找曾一龙,入门看见他书房挂一对联,见上句“两爵并耀于今秋”,暗示说今年秋天有二个人会同时有官爵, 心里想,没准一个是曾一龙,另一个是我!谢次山就问曾一龙这对联的来历,曾一龙说是从铁炉庙抄来的。谢次山一听更加欢喜,也不敢说破,只是暗中更加勤奋攻书。谢次山和曾一龙一齐上京赴试,果然双双金榜题名,曾一龙还是状元。
每一次殿试,皇帝都要摆琼林宴招待主考官和状元、进士, 皇后还会给新科状元插两支金花在状元帽两边,叫簪花,这在封建社会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耀。皇后为曾一龙簪花,知道他名叫曾一龙,就为伊改名曾从龙。为什么要改呢?皇帝才是龙,是真龙天子,任何人不准超越,你叫曾一龙,就是一条龙,岂不是大逆不道,所以就改做曾从龙,就是跟皇帝走,做皇帝忠实的臣民。一字之差大有学问。这个皇后确实厉害,但也很省事,若要是换做慈禧太后那种人,曾一龙这个名字不但状元做不成,没准已经押出午门斩首示众了。
为人名的一个字,会拉去杀头?此并非危言耸听。明朝泉州就有一个去考状元的,因为考卷一个“马”字一划没写好,而无缘做官。这个人名叫庄际昌。庄际昌会试中了会元,殿试又中了状元,但因状元卷里“跃马挥戈,血战沙场,卫护疆土”这句话中的那个“马”字没按繁体字下面四点而是像现时简体字写做一划,有人就去告,还借题发挥,无限上纲,说什么“马”字将四点写做一划,就是马的四个马蹄缚做一块,哪会跑啊?哪会冲锋陷阵保卫国土啊?所以皇帝就没封庄际昌做官,更免说拜相了。
到清朝末,泉州又出了一个状元—吴鲁。吴鲁中状元以后,做地方官也做京官,最大只做到翰林院学士,没做宰相。明朝的李九五、清朝的李光地做了宰相,但没中过状元,也就不叫状元拜相。所以弥陀岩的状元石只倒两块,一块是梁克家状元拜相,一块是曾从龙状元拜相,就没第三个做状元又做宰相的,所以至今第三块状元石还竖着。

2 洛阳桥的传说
碧波荡漾的洛阳江上,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洛阳桥。它历史悠久,气势宏伟,是我国宋代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她留传下许多古老优美的民间传说,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丽的光彩。

相传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村古渡,名叫“万安渡”。这里水深浪急,过往船只每遇狂风则樯倾楫摧,不少舟舶沉埋海底,无数渡客葬身鱼腹……原来这是江妖水怪在兴风作浪。当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曾掏出腹中肠肚抛入洛阳江中;不料年深月久,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常在洛阳江中搅浪掀波。

有一日,渡船离岸驶近江心,忽然龟蛇两怪浮出水面,顿时狂风呼啸,浊浪排空,小小的渡船眼看就有被吞噬的危险,突然从空中传来连声呼喊:“蔡大人过江,休得无礼!”龟蛇闻声慌忙遁逃。霎时风平浪静,渡船安然抵岸。旅客十分惊奇,不知谁是“蔡大人”。有一位莆田的孕妇,丈夫姓蔡,她心想将来生下的孩子定是非凡人物,便暗自许愿:将来孩子如能成器,定教他在洛阳江上修建一座大桥。那妇人回乡后生了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十分聪颖灵慧。蔡襄长大懂事,蔡母便对他讲当年过江遇险约处逢生的经过,殷殷叮咛儿子要实现她所许下的造桥夙愿。蔡襄默默地把母亲的嘱咐记在心里。不久,朝廷开科取士,蔡襄以才学广博,被擢选入朝为官,颇受皇帝的器重。他心里惦记着母亲的夙愿,却又感到苦恼:老是呆在京都,何时才有机会到泉州建造洛阳桥呢?

有一天,他奉召陪皇帝游赏御花园。蔡襄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暗中托小太监用蜂蜜在芭蕉叶上写下两行大字,不一会,蚂蚁纷纷爬上芭蕉叶吮吸蜜汁。皇帝发现密密麻麻的蚂蚁竟然在芭蕉叶上摆出字阵,甚为惊奇,不禁移步近前,望着芭蕉叶上的字迹脱口念道:“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一听,急忙跪下叩头谢恩。皇帝改口道:“朕只是念叶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长跪不起:“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着坦诚陈说母亲许愿造桥的事。皇帝只好让他出任泉州太守。

蔡襄昼夜兼程赶到泉州赴任,立即召集属僚乡贤商议倡建成洛阳桥,并亲自到江边察勘,下令招募造桥工匠,筹集建桥资金。百姓闻讯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一时工匠四至。开工那一天,江岸人山人海。可是,由于洛阳江“水阔五里”,“深不可址”,一船船石料抛下江中,霎时被汹涌的江涛卷得无影无踪;龟精蛇怪拚命地翻江倒海,撞沉了好几艘木船。

太守蔡襄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忽然梦见一位白发苍苍的仙人指点他“龙宫递榜”,急忙披衣而起伏案疾书。蔡襄草拟了一道黄牒,要求海龙王助一臂之力,退潮三日,好下桥基。写好黄牌后,便坐堂询问左右吏役:“何人下得海?”恰巧有一位衙吏,名叫“夏得海”,一听传唤,赶忙回答:“小人夏得海!”当他知道太守要派他把黄牒送入海底龙宫,不禁暗自叫苦,只得硬着头皮奉命而去。

夏得海接过文书,暗暗叫苦:若要下海,定难生还;如不履令,难保身家生命。他索性沽了一壶酒,喝得酩酊大醉。夏得海跌跌撞撞来到海边,醉倒在沙滩上。此时正好涨潮,他仿佛被波臣带入水府,美丽善良的龙宫公主捧出玉液琼浆……

哪知一觉醒来,手中黄牒不翼而飞,手心却赫然写个“醋”字。夏得海慌忙踉踉跄跄回府衙,向太守禀报。蔡襄正为桥基难奠愁眉不展,一见“醋”字,顿然大悟:这“醋”字拆开来不就是“廿一日酉时”么?分明是海神暗示退潮的时辰!蔡襄转忧为喜,立刻差人在四城门头张贴布告,谕令洛阳江两岸民众和工匠,火速做好奠基的准备。廿一日酉时,汹涌的海潮果然退尽,整个江底裸露无遗。蔡襄亲自指挥数千工匠抛石奠基、砌筑桥墩,洛阳江畔车水马龙,穿梭不息。一座座坚固的桥墩巍然屹立在江中。可是到了砌筑第四十六座桥墩时,江边的石头已经用尽,如果不能赶在海水退潮三日的期限内把最后一座桥墩造好,一旦海潮呼啸而来,就会冲毁桥基,前功尽弃!就在紧急关头,恰巧八仙中的吕洞宾驾云漫游经过这里,他深为蔡襄建桥的非凡气魄所感动,不慌不忙地飘落万安山上,轻轻把拂尘一挥,顿时漫山顽石皆点头。又一挥,山上所有的岩石跃然而起;再一挥,一块块大石全变成“猪母”,成群结队奔下山来,跑到海滩,纷纷跳进建造桥墩的江底。转眼间,这些“猪母”又都化作大石头层层堆栈起来。有一只“猪母”,不小心跌伤了一条腿,走得慢,落在后头,赶到江边时,最后一座桥墩已经造好了。它只好卧在旁边,成为一块躯体肥硕的“猪母石”。

当奔腾的海潮再度席卷而来,蔡襄已指挥工匠奠定桥基。首战告捷,群情鼎沸,欢声雷动,四十六座桥墩犹如中流砥柱威镇狂澜,吓得龟精蛇怪胆战心惊。

附近白沙寺里有一位名叫义波的和尚,竭尽心力募集建桥资金,受到不少朱门豪富的刻薄嘲笑。他辛辛苦苦地把俯首讨来的每一个铜钱都用在造桥事业上。无论严冬酷暑,这位僧人总是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热心为民工烧茶、送饭,还时常上芒鞋山采集草药,为患病的工匠治疗。有一回,由于连日风雨,伙房里的柴草都烧光了。临时从山上砍下的柴草,湿漉漉的也烧不着。为了照常施工,早日建成长桥,义波僧悄悄地掩上了伙房的门,毅然把自己的双脚伸入灶膛中,代替柴禾烧饭。说也奇怪,义波和尚的双脚顿时象两根熊熊燃烧的薪木,升腾起炽烈的火焰。当他的双脚烧成灰烬时,伙房里一大锅、一大锅的饭都煮熟了。造桥工匠无不感动得流下热泪。后人作诗赞颂义波僧的高风义举:“为架虹桥甘舍身,代薪双膝泣鬼神。釜底炽火红似血,留得千古美名存。”

为了铺筑三百六十丈长、一丈五尺宽的大石桥,急需把数以万计的巨大石板架在桥墩上。这个时节偏偏缺乏一大批杉木造船装运石料,因此施工进展缓慢。蔡襄为此十分着急。一天深夜,蔡襄心虑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想着想着,不觉伏在案上睡着了。梦中忽见一位白发仙人,指点他差人到清源山麓请“三人一目仙”说明。蔡襄一觉醒来,将信将疑,传唤衙吏夏得海速往清源山下去探寻个究竟。夏得海急忙赶到清源山,等候了大半天,也没碰见什么“三人一目仙”的影子。将近黄昏,忽见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以手搭肩鱼贯而来。为首一个,只睁着一只眼睛,另一眼瞎;其余两个,双目皆盲。夏得海不禁又惊又喜:这不就是“三人一目仙”吗?慌忙拔腿奔了过去,一把拦住,苦苦恳求。那三个乞丐见他十分诚恳真挚,也就应允了。其中一个口中念念有词:“洛阳江头,古井一口,木可造舟,水可饮酒……”说罢,三个乞丐忽地全睁开了眼睛,原来竟是吕洞宾、李铁拐和张果老。三仙哈哈大笑,象一阵风飘然而去。夏得海吓得目瞪口呆,赶紧回来报知蔡襄太守。数日之后,果然在洛阳江畔一口古井中,喷泉似地涌出许多杉木,蔡襄和造桥式匠喜出望外,拊掌赞叹不已。建桥民工到口井中汲水,一股酒香扑鼻,水喝到肚里顿觉止饥消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喝个痛快。而这口井从不干涸,酒香四溢,因此被称为“酒井”。

蔡襄集中了工匠的智慧,创造了“筏形基础”,使船尖形的桥墩分开水势,减少了浪潮的冲击力。他又利用海水的浮力,发明了“悬机浮运”,借助潮涨船高,把一块块重达数千斤的大石板,轻轻托举起来铺在桥墩之间,使洛阳桥渐渐显出了奇伟的雄姿。

有一天,蔡襄发现洛阳江中每一块礁石中,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牡蛎丛,心想要是能采用“种蛎固基”的方法,使牡蛎繁生把桥基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该有多好呵!蓦然间,江上刮起一阵巨风,刮雨似的把满江的牡蛎丛全都吹到洛阳桥墩上,仿佛打上无数钢钉,使雄峙江上的石桥更加坚不可摧。蔡襄惊奇万分,抬头一看,只见南海观音立在云端微笑道:“学士苦心精诚可感,方才是我略施小技。”南海观音接着又说:“建此长桥,已花金钱一千万两,财库业已匮乏,待我帮你筹足资金,尔后再叫八仙助你除妖,永绝后患!”

说罢,南海观音倏然化作一位绝色美女,泛舟洛阳江边,声称谁若能用金钱投中她,她愿嫁与为妻。一时,沿江两岸人头攒动。人们围观烟波江上花容月貌的美女,争相投掷金钱。那些平日贪财如命的富豪子弟,不惜抛掷千金万银。金钱雨点般落在小舟上,却无一人能投中。不舟天天满载金钱而归,纨絝子弟则垂头丧气败兴而回。就这样,又筹集了一大笔资金,用于建造长桥两面三刀翼的扶栏,以及“七座亭,九座塔,石狮二十八”。

眼看凌波长桥即将竣工,潜伏江底的龟精、蛇怪不肯罢休,它们纠集洛阳江上游的九十九条蛟龙,掀起狂风恶浪,张牙舞爪,直向石桥扑来。张果老骑着驴子,把作恶多端的龟精踩成一团烂泥。李铁拐打开火葫芦,葫芦中立即喷吐出一股浓烟烈火,把那九十九条蛟龙活活烧死。

这时天上出现彩虹,江上波平如镜,岸上弦歌声声。洛阳江两岸人民喜气洋洋,敲锣打鼓,欢呼历经七年终于建成的跨海长桥。

沿江两岸的人民为了纪念蔡襄倡建洛阳桥的功绩,特地在桥南建起一座“蔡襄祠”,并塑像立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2
你是什么意思···是要泉州地名、桥名、河名、神话人物南少林、清源山传说··各三分钟 还是和在一起的··还是就一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15
1白蛇传(杭州)
2丽友桥(合肥)
3牛郎织女(产地不明)
4 梁山伯与祝英台(产地不明)
5 宝莲灯(陕西.西安)
6孟姜女(产地不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