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将这些词语翻译成通俗的句子。

我认为
不杀生是不伤害有生命的东西。
不偷盗是不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占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不邪淫是不接触邪恶淫秽的东西。
不妄语是不说狂妄的话。
不两舌是不说两面三刀的话。
不恶口是不出口伤人。
不绮语是不只说好听话。
不贪欲是不能贪婪的欲望。
不嗔恚是不要随便生气发火。
不邪见是不要有邪恶的想法见解。
见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2
不吃饭,不睡觉,很快升天了
第2个回答  2010-05-11
这是十善业的内容,请搜索五戒十善。
第3个回答  2010-05-11
五戒配五常五行
出《仁王经疏》
〔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
〔五、不饮酒配礼〕,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礼则防于过失,故以不饮酒配礼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

十善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不可对人或者动物起恶念。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不可有占便宜心理。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除正式夫妻之外不可行房。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引佛经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
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成十种。反之,称为十恶。
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
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
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