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主要审查的是(?)。

如题所述

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原则上自告知之时起发生法律效力,但在附款有规定时自规定之时起生效。受领之时生效和即时生效的规则,是不能成立的。行政行为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的发生时间,一般为告知之时。这是各国行政法上的通行做法。

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的客体,即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双方当事人围绕行政行为形成法律关系。行政主体有权依法实施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则负有服从的义务。



扩展资料:

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如行政行为公开、公正、效率等原则以及为确保上述原则的实现而确立的情报公开制度、调查制度、职能分离制度、回避制度、辩论制度、听证制度、案卷制度、时效制度等。

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为中,在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解除与履行等诸方面,行政主体均具有与民事合同不同的单方意志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政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主要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对于具体行政行为合理性问题只有在具体行政行为显示公正的时候才予以审查作出变更判决。同时法院不审查作出抽象行政行为,也就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12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第3个回答  2010-05-10
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