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强调了高举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确保“十二五”规划的正确方向,确保“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强大合力。
(二)明确了基本着眼点——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这两个基本着眼点体现了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依循的两个维度:一是形势发展的维度,就是要针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与时俱进谋划新思路新举措,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从而制定出体现时代要求、立足现实状况、符合客观规律的好规划。二是群众需求的维度,就是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呼声、期待和要求体现到规划中,从而制定出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得民心的好规划。
(三)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这是《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把科学发展确定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主要是因为:首先,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世界100位左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在现代化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难度,在当今世界绝无仅有,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最终还要靠发展。其次,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为此,《建议》作出一个重要论断:“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未来5年,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等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这是《建议》的一个突出亮点。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主要是因为:其一,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迫切需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弊端更加凸显的情况,只有把保增长与转方式结合起来,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基础上,建立在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其二,这是解决我国发展中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面对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现状,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切实改变经济结构失衡状况,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其三,这是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战略之举。面对各国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形势,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的长期竞争优势,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地位,才能为经济发展增添充沛后劲、开辟广阔空间。总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十二五”时期,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主线的位置,把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突出了动力和目的——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能取得现在这样的发展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十二五”时期要实现更大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不会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将失去中国的明天。在实现宏伟事业的征程上,无论遇到什么干扰和困难、风险和挑战,都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动摇。制定“十二五”规划、推动“十二五”发展,必须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体制创新,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注入蓬勃活力。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六)确立了目标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目前,我国总体上已实现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现在距离2020年还有10年时间,“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成果如何,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建设方面的指标,而且有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要求;不仅追求物的增加,而且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使一些地区、一部分人达到全面小康,而且要覆盖全部城市乡村、惠及十几亿人口。以此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作出艰苦努力。“十二五”时期,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着力抓好薄弱环节、解决难点问题、突破滞后领域,为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