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老师究竟要不要坐班?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常常8小时之外还在工作.有很多学校,由于各种原因,老师是要坐班的。到校和离校时间,还规定得相当严格。也有一些学校,没有规定老师要坐班,老师有相当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因此,不少老师,还有一些教育行政人员,对坐班有些不同看法。下期话题:“老师究竟要不要坐班”欢迎大家参加讨论。如果您愿意,请留下单位和真实姓名,我们将尽量安排在中山日报<师说>版刊发.

第1个回答  2014-04-22
与时俱进做好教师坐班建设中山火炬开发区第四小学   沙泉源实行教师坐班制,是一个时代及地域的需要,也是学校的教育特性所决定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众所周知,绝不仅仅在课堂上可以解决。实行教师坐班,其一有利于教师查阅资料、个人备课或集体备课、批改作业等常规工作,同时有利于教师之间随时交流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及时取长补短。其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教育的效率。其三,有利于家长的随时到访,加强家长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联系,有利校群关系和谐。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教育管理者,也应适时做好教师坐班制的硬件建设与制度建设,以满足教师不断提高的工作需求。如提高教师办公设备的现代化水平,美化教育办公室,让教师拥有足够的办公空间及高水平的现代化办公设施;设立教师书屋,让教师有一个舒心的阅读环境;设立教师阳光茶室,让教师可以在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心灵的沟通或教育经验的交流;设置专门的家长接访室,让教师办公的功能更加明晰。其次,要对教师的坐班办公制度进行一些弹性设置。如可允许教师在坐班时间内进行家访或到社区进行一些教育调查;最大限度地协助教师解决一些需在坐班时间内才能解决的一些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以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以愉悦的心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任何一项制度的建设都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发挥制度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 查看原帖>>
第2个回答  2014-04-22
 坐班不应成为考勤的唯一指标坦洲镇合胜小学郭榆嫦 坐班考勤应结合教师的工作特点,将硬性管理和人性管理相结合。管理要科学化、深入化、规范化、精细化。教学的重点在于业绩和成绩,坐班要与人本相结合,走人性化道路,才能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风气。目前所倡导的教育叙事,实际上就是教师进行研究的一种好方式。通过研究,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使教师的时间变得更加充实与有效。如果一所学校能够把教师的行动研究,如读了多少教育理论专著、撰写了多少有关教育的文章、记录了多少教学感悟、在教育类报刊上发表了多少研究性文章等,都纳入到考勤范畴之中,那么这所学校就会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气氛。 查看原帖>>
第3个回答  2014-04-22
还记得上小学时我们的老师是不用坐班的,上完课就可以回去了,要不就是拎着菜进教室的,有的甚至把孩子也带进教室一起上课,要是课后有些什么事要找老师那是很难一件事。  现在什么都讲究人性化,其实教育也一样。教师“坐班”是对教育的一种负责,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很多教育的改革、教法的创新都是教师们在“坐班”时研论出来的。个人认为小学就更要实行“坐班”制,因为小学生正处在可变性、可塑性很强的关键时期,自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的及时跟踪,需要教师与之面对面的交流谈心。倘若教师们只是在上课时出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过少就会不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何况,如果出现突发事件,那就很难及时处理了。  查看原帖>>
第4个回答  2014-04-22
“坐班”不等于“坐班房”坐班,对于广大教师尤其是教育行政人员来说,应该是一项自觉遵守的常规。坐班制度化规范化被许多学校列入校规校纪,也是学校正规成熟的标志,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但是,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今天,对于广大敬业爱岗的教师们来说,应该给一定的自由空间,弹性“坐班”,这样更有利于广大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毕竟“坐班”不等于“坐班房”,矫枉过正,往往弊大于利。纪律和自由是矛盾统一体,对于某些自由散漫的教师及行政人员需要纪律的约束,但对于把坐班制度当作一种自觉行为的教师来说,“柏林墙”根本就不存在。(花中天马) 查看原帖>>
第5个回答  2014-04-22
强制坐班利少弊多             东升镇利生小学  欧杰涛人只有在被信任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好的管理应该是管住人心的管理,应该是科学合理,不搞形式的管理文化。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无非就是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能简单地靠约束、管制来实现。实施坐班制,将教师时间“卡”得过死,既不方便教师工作、生活、学习,更是对教师的一种不信任、不尊重,必将引来老师的反感和逆反心理。教育工作是一项良心工程,教师的工作,不但要求教师要有“身”的投入,更要有“心”的投入。实行教师坐班制,反映出的是学校对教师的不放心、不信任。在这种不被信任的氛围下,教师只要做到按时上下班就行了,反正坐班“出工不出力”学校也没法去管。在这样的管理下,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无从谈起。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许多工作不可能都在学校里完成,如查找资料、家访、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等。没有一个教师仅仅利用坐班时间就可以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坐班不但束缚了教师,使得有些工作无法完成,还使教师们对自己那些无法计量的付出产生抱怨,从而拒绝进行“坐班时间”之外的工作,实在是得不偿失。  查看原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