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国为什么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2

1、绿色决定生死、决定未来,事关天津发展全局、事关子孙后代福祉。绿色是生命的底色,生态环境一旦破坏,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又何谈发展?历史上的天津因水而名,九河下梢、连通渤海,水系纵横、杨柳青青。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环境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实践证明,那种依靠大投资、高消耗拉动经济增长,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方式得不偿失,已经穷途末路、难以为继。

2、生态保护、绿色革命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决不能算小账不算大账、算当前账不算长远账、算“政绩”账不算民心账、算“天津账”不算国家账,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

要有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更高的目标追求,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追责问责狠抓各项环保任务落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人民战争,围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农村人居环境四个保卫战。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集中火力、一鼓作气,坚决啃下难啃的硬骨头,把天津建设成为碧海蓝天、山清水秀、宜业宜居的绿色发展示范城市。

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既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也要加快培育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价值观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习惯,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形成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绿色文明风尚。

扩展资料:

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理念是理性反思时代问题得出的科学结论。当今中国,多年经济高速增长铸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奇迹”,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是: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

习近平同志强调,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粗放型发展方式不但使我国能源、资源不堪重负,而且造成大范围雾霾、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突出环境问题。

种种情况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瓶颈制约是资源环境,最大“心头之患”也是资源环境。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把握。

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消除党和人民“心头之患”的必然要求,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评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坚持绿色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绿色发展的理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步入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正如《建议》指出的那样,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首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划定农业、生态各类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支持绿色清洁生产,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真正建立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