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央行降息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意味着银行的存贷款利息都开始陆续变低,这一情况的发生导致人们更乐意将钱取出来,随后银行便加大力度增加贷款的力度,从而在企业有了贷款以后,企业就能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可以能更好的盘活经济;
2、企业经济好了,股票的财报就比较精彩好看,股市也会跟着上涨,从而人们手中的钱开始增多,也会选择投资股市,投资实体,拉动消费,带动内需导致经济的上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2-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6
一般情况下,银行降息意味:
1、银行的存款利息降低,贷款的利息也降低,增加了社会资金的流动性,可能有利于资金流向市场;
2、人们手中的钱开始变多,可能有利于股市、消费行业、服务行业的增长及楼市的回暖。

开户咨询

实时在线解答

行情咨询

实时在线解答

理财咨询

实时在线解答

产品咨询

实时在线解答

    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证券开户
第2个回答  2021-11-05
央行降息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意味着银行的存贷款利息都开始陆续变低,这一情况的发生导致人们更乐意将钱取出来,随后银行便加大力度增加贷款的力度,从而在企业有了贷款以后,企业就能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可以能更好的盘活经济;
2、企业经济好了,股票的财报就比较精彩好看,股市也会跟着上涨,从而人们手中的钱开始增多,也会选择投资股市,投资实体,拉动消费,带动内需导致经济的上涨。
拓展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
监督稽核职能
银行法是进行银行监管的法律基础。银行监体系的活力,通过监视各银行机构的信用和流动性,保护存款人利益。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分析定期报告和现场稽核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跟银行监管密切相关的是对支付系统的监管,中央银行有责任维护国家支付、清算和结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致力于开发它拥有的支付系统,并跟其他银行机构密切合作,使这些金融机构运行的支付系统更加高效和更加安全可靠。
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改善其在支付系统中密切监视各银行日间头寸的能力。
支付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支付体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监督者,中国人民银行肩负"维护支付、清算系统正常运行"等法定职责,建设运行了第二代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等重要业务系统,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公共清算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为商业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提供结外,还为一些政府机关开设结算帐户,提供支付服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3
所谓降息是指银行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当银行降息时,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所以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资金流动性增加。一般来说,降息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因此有利于股价上涨。降息会推动企业贷款扩大再生产,鼓励消费者贷款购买大件商品,使经济逐渐变热。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央行宣布3月1日再次降息,并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幅度,这表明央行在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借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降息原因在于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1月CPI破1,创五年来新低,PPI出现连续35个月负增长,环比降幅扩大,通货紧缩正在由传说变为现实。
物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其中消费不足迹象明显,此前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实际消费增速低于前年。
消费减速与经济下行,看起来更像是“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关系。因为私人与公务消费下降,导致相关投资增速下降,进而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造成私人收入和财政收入减速,进而抑制了私人消费和公务支出。
再加上投资和净出口乏力,实体经济总需求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不过如果将通货紧缩看作是货币现象的话,那么货币因素本身是促使通缩形成的内生动因。
首先是商业银行传导机制失灵。一方面是银行信贷投放不足,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下降,银行更谨慎放款,以及银行利用证券公司“两融”业务将资金投入股市;另一方面是债务人将新增信贷用于借新还旧,新增贷款并没有支持新增投资。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央行定向投放的流动性,无法有效进入实体经济,也就无法形成支撑物价上涨的力量。
其次是基础货币供给收缩影响货币增速。这是资金外流的后果,近来外汇占款下降现象明显,虽然为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创造了条件,但货币供给增速下降,无疑抑制了物价总水平上涨。
在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局势面前,中国宏观当局想必对通缩问题越来越头疼,因为长期物价走低会使经济陷入衰退,进而影响就业。
如何应对脚步越来越近的通货紧缩,是中央急需面对的问题。
结构性政策还会继续使用,而更为宽松的总量政策有可能成为常备工具,降息和降准将会轮番上阵。
如果说此前央行对二度降息颇为谨慎的话,那么CPI破1后,一定会促使宏观部门的分歧弱化。在开放市场条件下,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由双方利差变化决定。由于美元加息预期明显,人民币若降息,可能导致资金外流加剧,从而进一步收缩本币供给,并冲击国内经济。这是谨慎派持有的观点,也是央行迟迟不二次降息的理由所在。
但当通缩的阴影越来越大的时候,央行的淡定就会消失,因为物价不断走低对中国经济的伤害远比资金外流严重。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丰富,资金外流显然不会冲击汇率体系。同时外汇占款收缩反而为降准打开了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更好的政策组合是三个工具同时使用,利用降息来刺激实体经济,利用外汇干预稳定汇率,并通过降准增加基础货币供给。

当然,为解决商业银行传导机制失灵问题,宏观当局也会使用结构性工具,如让股票市场“去杠杆”,避免资金奔流入股市。在这些结构性政策用完后,总量工具就会轮番登场了。
党管经济已经成为政治新常态,因此党的会议过后,大的宏观政策随时都会出台。就在统计局宣布CPI破1的当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召开,如何应对通缩,应该是这个会议跑不掉的议题。虽然此后新闻报道没有谈到这一点,但这恰恰说明,预案早已形成,而开会只是统一思想。
“两会”马上开幕,经济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做好铺垫,是降息时间选择的重要考虑。
降息也要讲政治。追问

降息就是银行贷款降利息吧!

追答

存贷款都降了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决定,自2015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追问

降准又是什么意思?

追答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ration)。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2015年,央行宣布从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追问

那看今年的走势会不会大量的制造业走不下去?

追答

希望你说的情况不会发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5-13
你好,降息是指央行降低利率,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降息的特点是不增加市场资金量,而是通过降低利率,改变资金的方向,促使资金流入银行以外的市场,提高经济活跃度。利率调整(加息和降息)是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职能,有利于合理调整国民经济,引导货币和资金流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降息主要包括两方面:降低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利率,储蓄者会倾向于将存款从银行中取出,用于投资或消费,从而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流动,刺激经济转热。降低贷款利率,可以减少贷款人的偿债负担,降低贷款人资金成本,推动企业贷款扩大再生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